诗宗已上少陵坛,笔法仍抽逸少关。
真迹总归天上去,独留奏草在人间。

【注释】陈简斋:即北宋诗人陈师道(1053—1102),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江西南丰人。少时曾从苏轼游,学诗作文,苏轼很赏识他。元丰三年(1080)任徐州通判。元祐初为泗州教授,迁太常博士,知齐州军州事,徙国子监判官,以直集贤院致仕。卒于家。

《奏草》:指陈师道的奏疏。

【赏析】这首诗是题画诗,作者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友人陈师道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首句写陈师道的诗歌成就。“诗宗”指诗歌创作的最高典范。这里用杜甫来比喻,说明陈师道在宋代诗坛的地位,已经达到了杜甫的水准。“已上少陵坛”,意谓其成就已超过唐代诗圣杜甫了。“少陵”,指杜甫,唐时称杜甫为“杜少陵”。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奉为“诗圣”,所以这里说“已上少陵坛”,就是陈师道的成就已超过了杜甫。杜甫的诗歌成就很高,但因受时代、环境的限制,他的很多优秀作品未能流传下来,只有少数作品留传下来,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

次句写陈师道的书法造诣。“笔法”,指书法技巧。“仍抽逸少关”,意思是说他的书法造诣还是继承了魏晋时期书法大家的遗风。“逸少”是指晋书法家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他的书法造诣高超,影响极大,所以这里说“仍抽逸少关”,就是说陈师道的书法造诣也达到了与王羲之相当的水平,甚至超过了王羲之。

第三句写陈师道的作品已归于天外。“真迹总归天上去”,这是说,陈师道的作品都已随作者而去了,只留下一些残篇断简留在人间。“天上去”,意为天外,天上、仙境,表示作品已经离开人间,进入天堂。

末句写陈师道的作品还留在人间。“独留奏草在人间”,这是说,虽然陈师道的诗文作品都随着他而离开了人间,但他留下的奏草仍然留在人间。“奏草”,指陈师道家所作的奏章文章。奏章是一种文体,用来向帝王陈述政治见解或反映民间疾苦,并要求皇帝给予答复的公文。“独留奏草在人间”,表明作者认为陈师道的诗文作品虽然都随他而走了,但他所作的奏章文章却还保留着,因此应该珍视它。

整首诗通过写陈师道的诗文作品都随他而走了,但他所作的奏章文章却还保留着,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