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襟散发晚风清,细细孤斟缓缓行。
道是江东官事冗,绿杨阴里听蝉声。
【解析】
题干是“听蝉八绝句,先写出诗句,再写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及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披襟散发晚风清,细细孤斟缓缓行”中诗人的情感,以及“道是江东官事冗,绿杨阴里听蝉声”中诗人情感的变化。“披衣散发晚风清”,“披衣散发”,形容诗人轻松自在的情态。晚风清凉,诗人披衣散发,漫步江边。晚风轻拂,吹散了诗人的烦忧与束缚,使诗人的心情得以放松,他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细细孤斟缓缓行”,细斟慢酌,表明诗人心境的宁静。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而此时,诗人却能以酒会友,悠然自得地品味着友情的甘醇。“孤斟”二字,既表现了诗人的寂寞,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这两句写景抒情,渲染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道是江东官事冗,绿杨阴里听蝉声”意思是:原来是江东有公务在身,忙碌不堪;绿杨荫下,蝉儿鸣叫不停。这里通过对比反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道是”三字,点明诗人听到蝉声的原因。原来诗人是在忙于官事,而这时绿杨荫下的蝉声又在不停地鸣叫,不禁勾起了诗人对官场的厌烦和厌倦之情。“道是”两字,既是诗人听到蝉声的原因,也是诗人对官场的一种感慨。“绿杨”二句,写自己听到蝉声的情景。绿杨树下,蝉声阵阵,诗人听到蝉声,心情也变得十分舒畅。这里的“道是”“绿杨”等词语,既表现出诗人听到蝉声时的心情变化,也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情绪。最后两句,诗人由听到蝉声而联想到江东有公务在身,忙忙碌碌。而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诗人感到了一丝难得的宁静。“道是”一词,既表明诗人听到蝉声的原因,也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烦和厌倦之情。“绿杨”二句,写自己听到蝉声的情景。绿杨树上,蝉声阵阵,诗人听到蝉声,心情也变得十分舒畅。这里的“道是”“绿杨”等词语,既表现出诗人听到蝉声时的心情变化,也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情绪。最后两句,诗人由听到蝉声而联想到江东有公务在身,忙忙碌碌。而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诗人感到了一丝难得的宁静。“道是”,不仅表明诗人听到蝉声的原因,也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烦和厌倦之情。
【答案】
披衣散发晚风清,细细孤斟缓缓行。
道是江东官事冗,绿杨阴里听蝉声。(第一联)
道是江东官事冗,绿杨阴里听蝉声。(第二联)
道是江东官事冗,绿杨阴里听蝉声。(第三联)
道是江南无陆机,绿扬阴里听蝉声。(第四联)
译文:
我随意披上外衣,解开腰带散开头发任凭晚风吹拂。我慢慢地独自端着酒杯,悠闲地慢慢走着。原来这是去江东处理官事,可官事繁忙,我无心聆听。在绿树成荫的柳树下,传来阵阵蝉鸣声。
赏析:
《听蝉》,即《夜雨寄北》的节选。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为峡州别驾之后,在三峡中流经过瞿塘峡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前四句写景抒情,渲染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披衣散发”,形容诗人轻松自在的情态。晚风轻拂,吹散了诗人的烦忧与束缚,使他的心情得以放松,他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细细孤斟缓缓行”,细斟慢酌,表明诗人心境的宁静。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而此时,诗人却能以酒会友,悠然自得地品味着友情的甘醇。“孤斟”二字,既表现了诗人的寂寞,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这两句写景抒情,渲染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道是江东官事冗,绿杨阴里听蝉声”意思是:原来是江东有公务在身,忙碌不堪;绿杨荫下,蝉儿鸣叫不停。这里通过对比反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道是”二字,点明诗人听到蝉声的原因。原来诗人是在忙于官事,而这时绿杨荫下的蝉声又在不停地鸣叫,不禁勾起了诗人对官场的厌烦和厌倦之情。“道是”两字,既是诗人听到蝉声的原因,也是诗人对官场的一种感慨。“绿杨”二句,写自己听到蝉声的情景。绿杨树下,蝉声阵阵,诗人听到蝉声,心情也变得十分舒畅。这里的“道是”“绿杨”等词语,既表现出诗人听到蝉声时的心情变化,也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情绪。最后两句,诗人由听到蝉声而联想到江东有公务在身,忙忙碌碌。而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诗人感到了一丝难得的宁静。“道是”一词,既表明诗人听到蝉声的原因,也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烦和厌倦之情。
后四句写自己对仕途失意的感受以及对友人的思念。“绿杨”二句,写自己听到蝉声的情景。绿杨树上,蝉声阵阵,诗人听到蝉声,心情也变得十分舒畅。这里的“道是”“绿杨”等词语,既表现出诗人听到蝉声时的心情变化,也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情绪。
结尾两句,诗人由听到蝉声而联想到江东有公务在身,忙忙碌碌。而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诗人感到了一丝难得的宁静。“道是”,不仅表明诗人听到蝉声的原因,也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烦和厌倦之情。
这首诗写于被贬之后。首联起势不凡,气势豪迈,一泻千里,令人耳目一新。颔联则用对比的手法,将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照。颈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尾联则用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