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扶衰看早春,嫩苔一径落梅新。
何人舞罢凌波袜,踏匾真珠满绿絪。

【注释】

丙辰岁:指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东园:在建康(今南京)南。

元日:元旦。扶衰看早春:因年事已高,拄着拐杖,看春天的来临。何人舞罢凌波袜:凌波袜,即“飞云履”,用鹅卵石铺成的鞋底,形状像云彩一样美丽,轻盈飘忽。舞罢,是说有人在跳舞。凌,通“伶”。踏匾真珠满绿絪:形容舞女踏地而行时,尘土被踏起,像撒满了珍珠,而地上的尘土被踩成绿色绒毯。

【赏析】

《东园》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元旦,作者为当时85岁的老臣范如山。诗人以“元日”为题,描写自己扶杖观看早春的景象,并记下了舞女凌波袜下踏地生尘的奇观。

全诗四句,前二句写景,后两句写人事。

首句“元日扶衰看早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诗人扶杖来到东园,观赏新年早春的景致;“扶衰”,是说自己年迈体弱,拄杖行走。“看早春”,说明是在新的一年元旦这天。诗人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来到东园,是因为此时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嫩苔一径落梅新”。这句诗描绘了东园中一条小路上长满了嫩绿色的苔藓,路旁还有刚刚开放的梅花。诗人通过观察这些细节,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美好。

第三句“何人舞罢凌波袜,踏匾真珠满绿絪。”诗人继续描述他所看到的景象。原来有人穿着一双美丽的鞋子在跳舞,这双鞋子是用鹅卵石铺成的,形似云彩,轻盈飘逸。当舞者踏上这块石头时,仿佛踏碎了一块翡翠,把地面上的尘土都洒成了绿色。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舞者的优雅舞姿和轻盈步伐。

这首诗语言简练,但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欣赏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