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光泉响不相参,城市山林难两兼。
不分腴庄最无赖,一时奄有忒伤廉。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张坦夫的《腴庄图》为题,借对这幅图画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之情。
花光泉响不相参:指园中的花光(指花卉)和泉水(指水声)互不相让。参,争斗、较量。
城市山林难两兼:意谓在都市里住的人很难同时拥有田园山林。
不分腴庄最无赖:指张坦夫画中的腴庄(即庄园)是那样富丽堂皇,而实际中却很少有这样富裕之家。无赖,没有本事或不守本分的意思。
一时奄有忒伤廉:意谓张画中的庄园一下子吞并了许多地方,这样做太伤廉耻了。奄有,吞并;忒,太,过分。
赏析:这首诗是张舜民于熙宁年间任监察御史时所作。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湖州任知州,这年春天又改知杭州。在任杭州通判期间,他写了一些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这首七律就是他在杭州作的,题为“腴庄”。
首句“花光泉响不相参”,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但同时也暗含着讽谕之意。诗人用“不相参”三字点破了这幅图画与现实的矛盾,指出图画中的美好世界与现实中的现实生活是格格不入的。
次句“城市山林难两兼”,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思想。他认为在城市中人的生活应该像山中一样清静、恬淡,而在山林中人的生活应该像城市的繁华热闹一样。然而,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却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身居闹市之中,心向往山林之境,这就形成了一种令人痛心的反差现象。
第三句“不分腴庄最无赖”,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与升华。这里既指画中的庄园富丽堂皇,又指现实中的人们贪婪无厌。诗人用“无赖”二字来形容这些人,既表现了他们的狡诈、贪婪,又表现了他们的无耻和堕落。
最后一句“一时奄有忒伤廉”,则是对画中庄园主人的一种批评。诗人认为,画中庄园主人之所以能够一下子吞并那么多的庄园,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真本领,而是因为他们缺乏道德品质,才会做出如此贪得无厌的行为。这种批评虽然有些刻薄,但却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担忧之情。
全诗通过对图画和现实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