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磬金钟天半鸣,梦中惊我起来听。
万松花上三更雨,政事堂中有此声。
【注释】:
初夏即事十二解 ——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用十二个字来写一个景物,这是咏物诗的常用手法。“初夏即事”是题目,指题中的“玉磬金钟”与“梦中惊我”都是眼前所触之景,“政事堂中有此声”则是对“玉磬金钟”的进一步联想。“玉磬”指磬,古代击奏乐器,用玉或石制成。“金钟”指钟,古代打击乐器,用铜铸成,因表面镀有黄金而得名。“天半鸣”是说天边传来声音。“三更”是夜深时。“政事堂”是官署名,唐玄宗开元中置,为宰相听政之所。“此声”指玉磬和金钟的声音。
译文:
玉磬金钟在天空中发出响声,我被惊醒起来仔细倾听。
万松林中,深夜里传来了三更的雨声,这声响在政事堂中也听到了。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于夏日的某一天夜晚,在政事堂中听到远处玉磬、金钟的声音的情景。玉磬和金钟的声音从天上传来,诗人因此被叫醒。玉磬、金钟都是古代的音乐器具,它们在天空中发出的响声,让诗人十分惊喜,所以诗人被惊醒起来,去仔细地倾听。
“玉磬金钟天半鸣,梦中惊我起来听。”玉磬和金钟的声音从天空传来,让诗人十分惊喜,所以诗人被惊醒起来,去仔细地倾听。这里诗人用“天半”来形容玉磬、金钟的声音,既形容其声音之大,又表现其声音之高远,给人以空灵的感觉。玉磬和金钟的声音从天上传来,让诗人十分惊喜,所以诗人被惊醒起来。
“万松林中三更雨,政事堂中有此声。”诗人被惊醒之后,发现原来万松林中正在下着大雨,玉磬、金钟的声音正是来自那里,所以诗人感到十分惊讶,于是起身去看。玉磬、金钟的声音原来是从万松林中传来的,而那声音又恰好发生在三更时分,这更增加了诗人对于这种巧合的感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