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外花梢啼乱莺,行人过尽不曾听。
得人听处君知么,天欲明时第一声。

注释:初夏即景十二首

初夏时分,柳树外,花枝上,乱莺啼叫,行人经过,未曾听见。只有在得到人的倾听时,你才会知道这是天将破晓的第一声鸣叫。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初夏即景之作,通过描写春去夏来、人行其间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第一句“柳外花梢啼乱莺”,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柳树之外,鲜花丛中,莺鸟在乱鸣,这是多么美妙的景色啊!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这种美景之中,而是继续展开他的想象。他看到行人走过,却未曾听到这些莺鸟的鸣叫。这是因为行人匆匆而过,无暇顾及这周围的景色。而只有那些善于聆听的人,才能从这莺鸟的鸣叫声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第二句“行人过尽不曾听”,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他认为,只有真正欣赏和理解自然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而那些只顾忙碌于生计的人们,往往无法欣赏到这些美丽的风景。这就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欣赏自然,需要心境开阔、心态平和。

第三句“得人听处君知么”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认为,只有在得到了别人的倾听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这是一种人生哲理,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认识。

最后一句“天欲明时第一声”则是诗人对自然界规律的观察与领悟。他认为,每当黎明来临之时,自然界总会发出第一声清脆悦耳的鸣叫声。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更是诗人对生命活力的一种赞美与歌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