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练苕花作雪茸,更将枫叶染猩红。
姮娥不认推青女,青女又还推化工。
诗句:谁练苕花作雪茸,更将枫叶染猩红。
译文:谁用苕花编织成雪白色的绒毛,又用枫叶染色让它呈现出猩红的色泽?嫦娥不认可这是青女的巧手制作,反而觉得是大自然的造化神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入城道中所见的美景,通过生动的比喻与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和自然界的神奇力量。
诗的开篇“谁练苕花作雪茸,更将枫叶染猩红”,诗人以问句的形式引出主题,苕花和枫叶作为自然元素被赋予了人的属性,仿佛在询问是否有人能够模仿或创造出如此美妙的景象。紧接着,“姮娥不认推青女,青女又还推化工”一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和青女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认为这等美景是大自然的造化,而非人力所能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它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造物主的敬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种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至后入城道中杂兴十首》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深切感受。通过对苕花、枫叶等自然元素的精心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既具美感又富有哲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