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云无竹令人俗,我云俗人正累竹。
玉立斋前一万竿,能与主人相对寒。
看竹哦诗笔生力,山童怪予遽忘食。
不但不可一日无,斯须无此看何如。
诗成欲写且复歇,恐竹嫌诗未清绝。
丁宁一竿不可除,竹亦何曾减风月。
玉立斋前竹影清
杨万里的《题唐德明秀才玉立斋》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坡云无竹令人俗,我云俗人正累竹” ,这句开头就揭示了主题,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世俗生活与自然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玉立斋前一万竿,能与主人相对寒”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玉立斋前的竹子,数量之多,姿态之高,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动作描写,“看竹哦诗笔生力,山童怪予遽忘食” ,将竹子赋予了人的形态,仿佛它们在欣赏诗人的诗作,而山童则因为看到诗人如此专注于写作而忘记吃饭。这种生动的比喻,让人感受到诗人与竹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结尾部分更是巧妙运用了反转的手法,“不但不可一日无,斯须无此看何如”,表达了竹子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不可或缺。而最后的“丁宁一竿不可除,竹亦何曾减风月” ,则再次强调了竹子的坚韧和高洁,即使被剔除,它依旧保持着它的风韵和美丽。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更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