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文眼力自超然,作室题诗字字研。
愤世嫉邪聊尔耳,未必崔君真鹤言。
涪州别驾亦浪语,渠家四印何曾铸。
漫向世人言养生,涪州却回宜州去。
广文平生不解愁,只将诗句敌清秋。
白浪如山风打头,江南江北一虚舟。
坐上无毡惟有客,青灯枉草强边策。
万言万当不如默,误人又指庭前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作品。以下是对各句的逐词释义和赏析:

  1. 广文眼力自超然,作室题诗字字研
  • “广文”通常指唐代的学官或官员,这里可能是指李洞本人。
  • “眼力自超然”表明作者有着超凡脱俗的眼光和能力。
  • “作室题诗”意味着创作诗文,可能是在建造书屋时所作。
  • “字字研”表示每字每句都经过深思熟虑,显示出作者的精心打磨。
  • 整体而言,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文字的热爱和严谨的态度。
  1. 愤世嫉邪聊尔耳,未必崔君真鹤言
  • “愤世嫉邪”表示对社会不公或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愤慨。
  • “聊尔耳”暗示这种愤慨只是一种表面的、暂时的情绪表达。
  • “崔君”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人或事件。
  • “真鹤言”比喻某人的言论或行为如同高洁的仙鹤一样,具有真实性和纯洁性。
  •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批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 涪州别驾亦浪语,渠家四印何曾铸
  • “涪州别驾”是指唐代涪州刺史的职位。
  • “浪语”表示说话轻率、不切实际。
  • “渠家四印何曾铸”意指对方的家族中并没有真正的权力象征,即没有真正的权势。
  • 这句话可能在讽刺那些外表光鲜但缺乏实质内容的人或事。
  1. 漫向世人言养生,涪州却回宜州去
  • “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生活理念,强调身心健康和长寿。
  • “却回宜州去”意味着回到家乡宜州(今广西宜山市)。
  • 这句话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养生理念的质疑或不以为然的态度,暗示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和平静。
  1. 广文平生不解愁,只将诗句敌清秋
  • “平生不解愁”表明诗人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被忧愁所困扰。
  • “只将诗句敌清秋”意味着诗人将诗歌作为一种对抗秋天孤独和寂寥的方式。
  • 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1. 白浪如山风打头,江南江北一虚舟
  • “白浪如山”形容江面波涛汹涌,如同山峦一般高大。
  • “风打头”描绘了风势猛烈的景象。
  • “江南江北一虚舟”意味着无论是长江以南还是以北,都像是一只漂浮的空舟,没有固定的归宿。
  • 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漂泊不定的感慨。
  1. 坐上无毡惟有客,青灯枉草强边策
  • “坐上无毡”说明宴会上没有铺设地毯,可能是因为时间较晚或者主人不便铺设。
  • “惟有客”表示只有客人在场。
  • “青灯枉草”形容简陋的照明设施。
  • “强边策”暗示即使条件简陋也要勉强完成边疆的战略计划或使命。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艰苦条件下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1. 万言万当不如默,误人又指庭前柏
  • “万言万当”意味着千言万语也无法解释清楚,或者用千言万语也无法弥补。
  • “不如默”表示沉默比言语更有力量。
  • “误人”指的是给人们带来困惑或误导。
  • “庭前柏”可能是指庭院前的古柏树,常被视为坚韧不拔的象征。
  • 整句话表达了诗人认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沉默有时比雄辩更有效,并且应该避免使用可能会产生误导的信息或言论。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