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穷不但两鬓霜,白发缘愁千丈长。
一年强半走道路,归来又见橘柚黄。
不如南邻更此里,醉折梅花照溪水。
扶藜时蹑大阮踪,觅句深参少陵髓。
昨游过眼不可留,今朝欲再亦何由。
新诗已落万人口,不应更着锦囊收。
【注释】:
1.和九叔:和,这里指作者的朋友。九叔,即作者的朋友中排行第九的那位。
2.昨游:昨天游玩。
3.长句:一首很长的诗。
4.穷:尽。
5.两鬓(bèn):指人的两鬓。
6.缘愁:因愁。
7.橘柚黄:橘子和柚子都是黄色的,这里借代秋天。
8.南邻更此里:在南方邻居家更靠近这个村子。
9.醉折梅:喝醉了还想要折梅花欣赏。
10.扶藜(lí):扶着拐杖。藜是草名,这里指拐杖。
11.大阮(ruǎn)踪:大阮是晋代陶潜的字。这里借指陶潜隐居生活。
12.觅句:寻找诗句。少陵:杜甫的号。他擅长写诗,这里借指杜诗。
13.锦囊收:用锦囊装好的诗句。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全诗共四十个字,分为八句话,每句七个字。前四句写诗人和朋友昨日游玩的情景;中间四句为过渡,写诗人回到家乡后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最后二句表达出他对新诗创作成果的自谦与自信。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
“和九叔”三句写昨日游山的经历:“山穷”,表示游览到极处。“不穷”意即不尽。“两鬓霜”,指头发花白,年华老去,暗示着人生苦短。“缘愁”,是因为忧愁而发愁。“千丈长”,“千丈”是夸张的说法,以形容白发的多。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的头发已花白,是由于忧愁造成的,而且忧愁的程度有如万丈高山一般。
“一年强半”四句写诗人归途所见所感:“一年强半”,指过去一年中的一半时间都在走道路中度过,说明旅途之久。“归来又见”,归家见到的是秋天的景色。“橘柚黄”,指的是秋天成熟的橘子和柚子,这里借代秋天。这两句意思是,归途中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又见到满树金黄的橘子和柚子了。
“不如”二句写诗人的感慨:“不如”,意为哪里比得上……“南邻更此里”,意思是说,我不如我的南方邻居更加接近家乡。“醉折梅”,诗人喝醉了还要折梅花欣赏。这两句是说,不如我的南邻居更加接近家乡,我还不如他呢!
“扶藜时”二句写诗人归家后的闲适生活:“扶藜时蹑(蹑:踩踏)大阮踪”,意思是扶着竹杖不时地踩踏陶渊明的踪迹。“大阮”,指陶潜,陶潜的号。陶潜归隐田园,过着隐居的生活。“觅句深参少陵髓”,意思是说,我时常寻找诗歌创作中的妙语,深得杜甫诗句的精髓。杜甫被称为“诗圣”,这里借杜甫之名来称赞自己的诗句。这两句是说,我时不时地踩踏陶潜的踪迹,时常寻找诗歌创作中的佳句,深深研习杜甫的诗句。
“昨游过眼不可留”二句写诗人对过去游山经历的回顾和留恋:“过眼”,意思是转眼之间。“留”,意思是停留、留恋、不舍。“今朝欲再亦何由”,意思是现在想要再去已经不可能了;今天如果再次出游也无从谈起了。这两句是说,昨天的游山经历一转眼就过去了,现在我想去也不可能了。今天的游山经历也无从谈起了。
“新诗”以下四句写诗人对自己的诗歌创作的自信:“新诗已落万人口”,“新诗”,即新写的诗歌。“已落万口”,意思是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不应更着锦囊收”,意思是不应该再用锦囊把它收起来。“锦囊收”,是说锦囊被收起来了。“锦囊”是指用五彩丝线编织而成的袋子,里面装有各种文房用具。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应该再用锦囊把它收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这两句是说,这首诗已经被很多人传诵了,因此不需要再用锦囊把它收藏起来。
【题解】:
《和九叔知县昨游长句》,作者李商隐,约作于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当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校书郎,其弟李审言为华州刺史。两人同游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作者写下这首咏怀诗,并作序附于诗后,表明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自负及对朋友的劝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