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不遣儿牧猪,老乌替作牧猪奴。
不羞卑冗颇得志,草根更与猪为戏。
一乌驱猪作觳觫,一乌骑猪作骐骥。
骑之不稳驱不前,坐看顽钝手无鞭。
人与马牛虽各样,一生同住乌衣巷。
叱声哑哑喙欲干,猪竟不晓乌之言。
骑者不从驱者斗,争牛讼马傍无救。
猪亦自食仍自行,一任两乌双斗争。
不缘一童逐乌起,两乌顷刻斗至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动物的视角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冲突和无奈。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诗句
- 田家不遣儿牧猪 - 田家的孩子们不被派遣去放牧猪。
- 老乌替作牧猪奴 - 一只年老的乌鸦代替被派去做“牧猪”的角色。
- 不羞卑冗颇得志 - 虽然地位卑微,但似乎很得意。
- 草根更与猪为戏 - 在猪吃的草根上也进行嬉戏。
- 一乌驱猪作觳觫 - 一只乌鸦驱使小猪表现出紧张的状态(觳觫是形容人或动物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
- 一乌骑猪作骐骥 - 另一只乌鸦骑在小猪身上,仿佛骑着一匹骏马。
- 骑之不稳驱不前 - 骑在猪身上的乌鸦由于控制不好而难以前进。
- 坐看顽钝手无鞭 - 看着这头笨重的小猪,乌鸦毫无办法。
- 人与马牛虽各样 - 人类和马、牛虽有不同种类。
- 一生同住乌衣巷 - 乌鸦和人类的一生都居住在乌鸦的小巷里。
- 叱声哑哑喙欲干 - 乌鸦的叫声响亮而有力,好像要叫到嗓子干。
- 猪竟不晓乌之言 - 小猪听不懂乌鸦的话。
- 骑者不从驱者斗 - 骑马的人不听驱赶者的指挥,与驱赶者发生争执。
- 争牛讼马傍无救 - 双方争执不下,旁人也无法调解。
- 猪亦自食仍自行 - 小猪虽然被驱赶,但它自己进食并继续行动。
- 一任两乌双斗争 - 任由两方争斗不已。
- 不缘一童逐乌起 - 没有因为一个小孩追赶乌鸦导致这场争斗。
- 两乌顷刻斗至死 - 两只乌鸦最终因为争斗而斗至一方死亡。
译文
田家的孩子被禁止放牧猪,年长的乌鸦代行这一角色。它并不感到羞耻,反而显得得意洋洋。尽管地位低微,却显得颇有所成就。在吃着草根的小猪身上嬉戏玩耍。一只乌鸦驱使小猪表现出紧张状态,仿佛是受惊的动物。另一只乌鸦骑在小猪身上,宛如骑在骏马上。由于控制不住而无法前进,只能坐着观看这个笨拙的小猪。人和马、牛虽然种类不同,但都在乌鸦的小巷里生活。乌鸦的叫声响亮且有力,好像要叫到嗓子干。小猪完全听不懂乌鸦说的话。骑马的人不听驱赶者的指挥,与驱赶者发生了争执。双方争执不下,旁人无法调解。小猪自己进食并继续行动,任由两乌鸦争斗。不是因为一个小孩追赶乌鸦才导致的争斗。最终两只乌鸦因为争斗而斗至其中一只死亡。
赏析
这首诗以乌鸦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展现了一种超脱于人类视角之外的自然观察。诗中通过对乌鸦和猪的互动,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权力、控制、以及个体之间的冲突。这种视角转换使得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深度和新颖性。
乌鸦的形象也象征着智慧或狡猾。在人类世界,它可能被认为是不祥之物,但在诗中的情境下,它却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能力和智慧,能够操纵小猪的行为。这不仅是对乌鸦形象的重新解读,也是对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挑战和反思。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诗意的夸张和变形,诗人成功地将一个看似普通的事件转化为一个充满深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