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逾滟滪到峨眉。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老夫蚤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
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和内容。
诗句解读及翻译:
- 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止: 在池口将船移至长江中再停泊在十里头的潘家湾时,遇到逆风而无法前行。
- 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 在池口将船驶入长江中并停在十里头潘家湾。
- 阻风不止: 由于逆风,船无法继续前行,停留在这里。
-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持续五天的北风把江水吹得像白色的绸缎一样,导致江底被翻卷成波浪。
- 北风五日吹江练: 五天的时间里,北风强劲到足以使江水变得像白色绸缎一般。
- 江底吹翻作江面: 强烈的北风作用使得江底的水被吹起形成波浪,最终覆盖到了江面。
-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巨大的波浪跃起达到天空的一半高度,将银色的山峰震碎成雪一样的碎片。
- 大波一跃: 巨大的波浪从低到高迅速上升。
- 入天半: 到达了非常高的高度。
- 粉碎银山成雪片: 强烈的波动将银色的山体震成了无数细小的雪片,如同雪一般飘落。
-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五天五夜之间没有一刻停歇,整个长江水流都逆流而上往西边流动。
- 五日五夜: 连续五天的不间断时间。
- 无停时: 整个过程中,江水没有停止流动。
- 倒流都上西: 整个长江的水流都向西边逆流而去。
-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逾滟滪到峨眉: 按照计划一天行程可达两千里,但现在已超过滟滪,抵达峨眉山。
- 计程一日二千里: 原计划一天的行程为两千里。
- 今逾滟滪到峨眉: 现在已经超过了滟滪的地理位置,已经能够抵达峨眉山。
-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如果再吹两日的风,江水就会干涸,只能通过海水来补充水量。
- 更吹两日江必竭: 经过两天的强风后,江水可能即将枯竭。
- 却将海水来相接: 只有通过引入海水来进行补充。
- 老夫蚤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我早已知道应当陆地行走,但错误地认为可以航行超过十天的路程。
- 早知当陆行: 早先就知道应该步行而不是乘船。
- 错料一帆超十程: 错误估计了船只能行驶的里程,误以为可以行驶超过十程。
-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 如今决定不再继续前进,也找不到更好的对策来与强大的东风竞争。
- 判却十程住: 决定不再继续前进,而是要在此停留。
- 何策更与阳侯争: 没有了前行的策略,也难以与如此强劲的东风抗衡。
- 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水到达峨眉山就没有去处了,下了船也找不到回去的路。
- 水到峨眉无去处: 水已经到了峨眉山,已经没有其他的去处。
- 下梢不到忘归路: 下了船也无法找到回到出发地的道路。
-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 我到达金陵时,这里的水流也是向东流向。恐怕从这里开始,就再也看不到南方吹来的南风了。
- 我到金陵水自东: 我到达金陵时,那里的水流也是向东流去。
- 只恐从此无南风: 担心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南方吹来的南风了。
关键词注释:
- 池口移舟入江: 指船只由池口进入长江中。
- 潘家湾: 地名,位于长江边的一个地点。
- 滟滪: 地名,位于长江三峡的一处险滩。
- 峨眉山: 山名,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以东。
- 阳侯: 传说中的龙神名称,此处指代强大的东风或天气现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遭遇恶劣天气时的无助和无奈。通过对风势、浪高的详细描绘,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和渺小。诗中的对比手法——从平静的江面变成惊涛骇浪,从一帆风顺的航行到被迫停泊,再到最终的绝望和放弃,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此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银山”和“雪片”等,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和深度。整体上,这首诗是一首情感丰富且充满哲思的作品,展示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人在逆境中的坚持与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