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张饰庵,学到贲上白。
真贲初非文,至饰亦无色。
君看瑄玉姿,岂借青黄饰。
宝气不自中,白虹贯空碧。
饰庵隐岷岭,英名震京国。
鲁论感凤叹,春秋辩麟获。
孝庙聘丘园,有来校坟籍。
光皇访忠贤,再起贰卿棘。
未应两朝旧,不侍九重侧。
训词揭昭回,圣意深记忆。
盍归赞人文,小却犹讲席。
未要从子真,带月耕岩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作品,全诗共64行,每行7字,共计512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markdown
题张季长少卿饰庵庵名取告词云学足以自饰
注解:这首诗的题目是《题张季长少卿饰庵》。庵是僧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张季长的住所。诗中说“饰庵”,是指张季长善于修饰自己的学问,以至于可以自称“学足以自饰”。

吾友张饰庵,学到贲上白。
注解:诗中提到“吾友张饰庵”,这是对张季长的尊称。张季长擅长学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以至于他的言论如同贲上的白色一样纯洁明亮。

真贲初非文,至饰亦无色。
注解:这里的“贲”指的是光彩,“文”指的是文字、言辞等。真贲(真光彩)最初并不是华丽的文字,但到了修饰之后也失去了本来的颜色,比喻学问如果过于注重修饰,就会失去其本质的光芒。

君看瑄玉姿,岂借青黄饰。
注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看那些美丽的玉器,它们的姿态并不需要借助青翠和黄色的颜料来装饰才能显得美丽。比喻真正的才华和品质不需要外在的修饰也能散发出光芒。

宝气不自中,白虹贯空碧。
注解:这里的“宝气”指的是内在的气质和才华,“白虹贯空碧”则是一种夸张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这些才华如白虹一般贯穿天地,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饰庵隐岷岭,英名震京国。
注解:虽然张季长隐居于岷岭的饰庵,但他的名声却传遍了整个京城。这里用“隐”字来形容他的低调,而用“震”字来形容他的声誉之广。

鲁论感凤叹,春秋辩麟获。
注解:“鲁论”指的是儒家经典《论语》,“春秋”指的是《春秋》这部史书。这里用“感凤叹”形容《论语》中的孔子像凤凰一样高洁,用“辩麟获”形容《春秋》中孔子的事迹被人们广泛传颂。

孝庙聘丘园,有来校坟籍。
注解:“孝庙”指的是祭祀先祖的宗庙,“丘园”指的是孔子的墓地。这里用“聘丘园”表示皇帝派人到孔子的墓地进行祭祀,而“校坟籍”则是指对孔子的生平事迹进行考证和整理。

光皇访忠贤,再起贰卿棘。
注解:“光皇”在这里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忠贤”指的是历史上的奸臣魏忠贤。这里用“访忠贤”表示朱元璋对奸臣的谴责和讨伐,而“再起贰卿棘”则是指朱元璋重新启用了魏忠贤等人担任要职。

未应两朝旧,不侍九重侧。
注解:“两朝”指的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九重”则是指皇帝居住的宫殿。这里用“未应两朝旧”表示张季长不应成为两个朝代的旧臣,而“不侍九重侧”则是指他不应在皇帝身边侍奉。

训词揭昭回,圣意深记忆。
注解:“训词”指的是皇帝的旨意或教诲,“昭回”则是指明白无误的意思。这里用“揭昭回”表示皇帝的教诲已经明确传达给众人,而“圣意深记忆”则是指皇帝的心意被深深地记住并铭记在心。

盍归赞人文,小却犹讲席。
注解:“盍”在这里是一个疑问词,意为“何不”、“为何”。这里用“盍归赞人文”表示为什么不回去赞美和传播人类的文化呢?“小却犹讲席”则是说他虽然退居山林,但依然乐于传授学问,就像讲席一样。

未要从子真,带月耕岩石。
注解:“从子真”意为追随儿子的真实本性,“带月耕岩石”则是指他在月光下在岩石上耕作的形象。这里用“未要从子真”表示他并不完全追求名利,而是遵循内心的真实意愿。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张季长的居室及其学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学问本质和人才价值的思考。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政治现实和权力斗争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