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十论抉圣心,甘老十论刮古今。古今刮得都见髓,持献玉工逢刖趾。
玉皇左相华阳封,上与阿旦双周公。荐渠金门可登仕,金门送渠外台试。
渠侬掉头不肯行,有雪可钓月可耕。恩山紫蕨椽来大,恩江白鱼船样个。
绿蓑青箬霞上卧,不知毕逋明视东西过。
【注释】
(1)甘老堂:苏轼的堂号。
(2)屏山十论:指苏轼《屏山铭》中的十篇文章,其文辞犀利,议论精辟。抉圣心:抉,挖掘,揭示;抉圣心,揭示圣人之心。
(3)玉工:比喻张仲寅。玉工逢刖趾:玉工,即玉匠,这里比喻张仲寅。刖趾,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
(4)玉皇左相:指张仲寅,玉皇是天帝,张仲寅被天帝任命为左相,相当于宰相。华阳封:《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二引《太玄经》曰:“玉皇左相曰‘华阳公’。”上与阿旦双周公:周公旦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曾制礼作乐,辅佐武王灭商。这里比喻张仲寅有宰相之才。
(5)金门:金门候,汉代征召人才的官名。可登仕:可以登上仕途做官。
(6)外台试:唐代考试分三等,中者为上第,称“登科”。外台试,指乡贡。
(7)渠侬:你们。掉头:转身,回头。不肯行:不愿意去的意思。
(8)恩山、紫蕨、恩江:都是地名,分别指四川的青神县和江西的南康县一带。
(9)毕逋:毕卓字子期,东晋人。明视东西过:毕逋喜欢弹琴,常一边弹一边看东西,形容他十分快乐。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元丰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任徐州知府期间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他在这首诗里,以“甘老堂”为题,寄予了对好友张仲寅的深厚感情。全篇运用典实、典故,抒发了对知交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句点题。甘老堂是苏轼所居之处,也是他的一个堂号。“屏山十论”,是指苏轼所写的有关屏山的文章,这些文章锋芒逼人,议论精辟,足以显示苏轼的才力和胆识。次句说,这些论述像一把锋利的刀剑,能够剥开古今圣贤的心思。接着两句说,这把“刀剑”能将古今圣贤的心思都剖析得淋漓尽致,就像献上了一块美玉给工匠,让工匠用它来制作更精美的器物一样。第三句写张仲寅,说他被封为“玉皇左相”、“上与阿旦双周公”,这是极高的荣誉。第四句写张仲寅,说他被推荐为金门候,即可以登上仕途做官。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张仲寅的才能很高,前途无量。末二句写张仲寅,说他不愿去任职,宁愿在雪中钓鱼或者在月光下耕种。“恩山紫蕨椽来大”一句,意思是张仲寅的恩山居住地出产紫蕨,这种紫蕨的木材特别大。而“恩江白鱼船样个”一句又表示恩江出产的白鱼,其船的样子很象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恩山和恩江两地都有出产好的东西,张仲寅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平易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