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之山兮幽幽,湘之水兮舒舒,我来兮桂之阳。春聿云莫兮,上下绿净而交如。
鸟鸣兮花干,彼湘之人士兮咏游而鱼鱼。长者兮矩步,童子玉雪兮趋亦趋。
挟策兮抱琴,若将游兮物之初。野风兮修修,吹万而不可执兮,所过而敷腴。
长者顾谓童子曰:快哉此风,吾为汝援琴而歌之。
歌曰:沧浪兮濯缨,风凉兮舞雩。微德人兮焉归,以斯道兮金玉。
予欲问津兮沂之水,其则不远兮,又焉知湘江之非欤。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湘之山兮幽幽,湘之水兮舒舒,我来兮桂之阳。春聿云莫兮,上下绿净而交如。
鸟鸣兮花干,彼湘之人士兮咏游而鱼鱼。长者兮矩步,童子玉雪兮趋亦趋。
挟策兮抱琴,若将游兮物之初。野风兮修修,吹万而不可执兮,所过而敷腴。
长者顾谓童子曰:快哉此风,吾为汝援琴而歌之。
歌曰:沧浪兮濯缨,风凉兮舞雩。微德人兮焉归,以斯道兮金玉。
予欲问津兮沂之水,其则不远兮,又焉知湘江之非欤。
注释与赏析
湘之山兮幽幽,湘之水兮舒舒:描绘了湘地山川的宁静与秀美。“悠悠”形容山峦连绵、云雾缭绕的景象。
我来兮桂之阳:诗人来到此地,感受到了自然之美。“桂之阳”指的是地名或者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这里可能指湘地中的一个名胜之地。
春聿云莫兮,上下绿净而交如:春天到来,云雾消散,天地间一片清明。“绿净”形容湖水清澈见底,“交如”表示湖面如同镜子一般平静。
鸟鸣兮花干:鸟儿在枝头欢唱,花儿在春风中摇曳生姿。“花干”意味着花朵已经凋谢,但依然美丽动人。
彼湘之人士兮咏游而鱼鱼:那些在湘地生活的人喜欢游赏山水,吟诗作对。“咏游”指他们喜欢在山水之间吟咏、游赏,“鱼鱼”可能是他们在游赏时的一种行为或状态。
长者兮矩步,童子玉雪兮趋亦趋:长者步履稳健,举止端庄;而童子则如同冰雪般纯洁可爱,活泼好动。“矩步”形容长者的稳重,“玉雪”用来形容童子的纯洁可爱。
挟策兮抱琴,若将游兮物之初:诗人手持文卷、怀抱琴弦,仿佛在探寻万物的起源。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探求。
野风兮修修,吹万而不可执兮,所过而敷腴:野风吹拂大地,虽然无处不在但却无法把握。它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与肥沃。这里的“野风”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与魅力。
长者顾谓童子曰:快哉此风,吾为汝援琴而歌之:长者看到这一幕,感慨地对童子说:“这样的自然之风真是太美妙了,我为你弹奏一曲。”这里的“快哉”是赞美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敬仰。
歌曰:沧浪兮濯缨,风凉兮舞雩:诗人唱歌道:“在沧浪之水中洗涤帽子上的缨络,清风凉爽可以舞起雩祭的旗帜。”这里的“沧浪”指的是江河湖泊等水面,“濯缨”是指洗涤帽上装饰品的动作,“舞雩”则是古代一种祭祀仪式,人们会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手持木制长柄扇子起舞以示庆祝。
微德人兮焉归,以斯道兮金玉:诗人感叹道:“拥有美德的人到哪里去了呢?只有这些道理才是宝贵的财富。”这里的“微德人”指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已经离世或隐退,“焉归”表示他们不知去向或已离开。“金玉”则指代这些道理本身的价值,它们如同黄金玉石一样珍贵。
予欲问津兮沂之水,其则不远兮,又焉知湘江之非欤:诗人想要寻找一条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于是询问当地的老人是否有路可通。“问津”在这里表示寻求指导和帮助。“沂之水”可能是一处地名或河流名称,“其则不远”表示这条路并不遥远。然而,诗人又疑惑起来:“怎么知道这不是湘江呢?”这里的“知”字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的困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