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为邑鬓霜侵,吏隐由来得趣深。
不独弦歌长满耳,兼闻桃李已成阴。
晨昏我有南陔恋,江海君怀北阙心。
早晚飞沉俱遂志,愿将初服敌华簪。
【注释】
丽水:今福建丽水县。甄殿丞:殿中丞的别称。
折以贶予:赠给我。贶(kuàng):赠送。
五年:指任殿中丞的五年时间。邑:这里代指朝廷,也即官场。
弦歌长满耳:意思是说在官场上经常听到的是歌舞升平的声音,没有听到过什么忧国忧民的声音。
桃李已成阴:比喻贤才已凋零。
晨昏:早晨和黄昏。
南陔(guāi)恋:出自《诗经·小雅·甫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有条其尾。有菊其华。我行其野。有兔攸伏。我行其野。有龟其肤。我行其野。有蛇其处。我行其野。有狐绥绥。我行其野。有鸟翔集。我行其野。有那其居。”后用为怀念家乡的典实。
江海君怀北阙心:指对朝廷、对国家心怀忠诚。
飞沉俱遂志:意谓无论飞腾还是沉沦,都要实现自己的志愿。飞沉,这里指仕途上的升降沉浮。
初服:古代官员初上任时穿的一种礼服。华簪:华美的簪子,用以插戴官帽。
【赏析】
此诗作于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诗人应殿中侍御史郑绍雄之请,出仕东都洛阳。这是诗人出仕后的第一次正式做官,所以写下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开头两句写自己出仕后的心境:在丽水做了五年的小官,鬓发已白;在官场上听不到一些忧国忧民的呼声,反而听到了一些歌颂升平的歌辞。这两句是说,自己从政五年来,没有听到过什么忧国忧民的呼声,反而听到的是歌颂升平的歌辞,说明自己在政治上并不得志。
第三、四句是说自己对这种局面的态度:我不仅听不到忧国忧民的呼声,而且还听说朝廷中已经有一些贤才被排挤掉了!“琴瑟不调”是《诗经》中的名章。这里用来象征朝廷政治上的不和谐,暗喻朝廷中一些人与自己不和;“桃李不言”,指那些被排挤掉的贤士们。“成阴”是“成荫”的倒文,形容树木高大茂密,这里是指这些贤人被排挤掉了以后,朝廷就少了很多人才了。
第五、六句是说诗人自己在出仕前的一些回忆:我在朝中任职的时候,每天一早一晚都依恋着故乡南阳,想到那里绿草如茵,景色宜人,令人陶醉;想到那里有美丽的风景,又有美好的生活,令人向往。然而现在却远离家乡,身在洛阳,真是令人伤心啊!
第七、八句是说诗人自己的感慨:我早晚都要回到家乡去,而且还要像当年周武王那样,把家乡的美好风光带回京城来献给皇上,让皇上也能感受到家乡的美丽。我想到这些就会感到非常欣慰。
最后两句是说:我一定要像当年周公旦那样,穿着华美的衣服去做官,实现自己的心愿。周公旦曾三次担任宰相,他始终不忘为国为民着想,所以人们称他为“周公”。
此诗表达了诗人入仕后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和不公不义,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