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邱遗业废多年,衣裓空藏命说篇。
北阙上书陈祖德,上林结社会时贤。
风尘不肯留京邑,龙象重归启梵筵。
闻有道安虽未识,定应谈论已弥天。
【注释】
- 信道人归西京:信,确实;道,这里指佛教。西京指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市。
- 寝邱遗业废多年:寝邱,指的是周公,周武王的弟弟,曾辅助周王建立天下,后在周文王死时,将王位让给他的儿子,自己退居到东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周公的遗业是指他的治国理念与经验。废,废弃、闲置。
- 衣裓空藏命说篇:衣裓,衣服的领子,这里借指文人学士。命说,即命运之学或宿命之说。
- 北阙上书陈祖德:北阙,指皇宫的南门,因古代宫门多在南面,北向开门,故称北阙。陈,陈述。祖德,即祖辈的德行。
- 上林结社会时贤:上林,是汉代皇宫中养禽兽的地方,也是皇家园林之一,因汉武帝刘彻在此置“上林苑”。结社,是指聚集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或活动。时贤,即当代的学者贤者。
- 风尘不肯留京邑:风尘,这里比喻战乱。京邑,古时候对京城洛阳的称呼。
- 龙象重归启梵筵:龙象,是佛教中的两种尊号,这里用来比喻佛法高深的人。梵筵,即佛家讲经说法的座位。
- 闻有道安虽未识:闻,听到;道安,东汉末年著名僧人鸠摩罗什的弟子。虽然还没有认识他,但已经通过他的言教和行为,感受到了他深厚的佛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一位隐居高僧归隐的感怀之作。首句“信道人归西京”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位隐居僧人选择回归西京(今天的西安)这一行动的认同和尊敬。第二句“寝邱遗业废多年”,进一步描述了这位僧人放弃了他在周公时代留下的治理国家的理念和实践,而选择了一种更接近于道家的生活哲学。第三句“衣裓空藏命说篇”,则描绘了这位僧人虽然身披儒者的衣襟,却并不沉迷于命理学的研究,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超然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句子“北阙上书陈祖德”和“上林结社会时贤”,表现了这位僧人不仅在精神上追求自由,还通过上书表达他的道德观念和智慧见解,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后两句“风尘不肯留京邑,龙象重归启梵筵”则是对他决定离开繁华都市,回到宁静的山林之中,重新开始他的修行生活的一种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高僧隐居生活的赞赏,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独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