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河如练出城隅,朱火西流暑气徂。
顾兔一轮浮月桂,流萤数点入烟芜。
迢迢宫漏传银箭,淅淅天风下白榆。
岸帻微吟自忘寐,披衣闲起绕庭梧。
【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致,抒发了作者的情怀。首联“明河如练出城隅,朱火西流暑气徂”,写诗人于初秋夜晚出城郊远眺所见。“明河”指银河,即天河,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代表夜空中闪烁的银河。“练”,白色的绢。“朱火”,红火。诗人遥望天边,见银河宛若一条白色练带,正从城墙尽头流出,而城中传来的是红色火炬,那炎热的暑气已渐次消散了。颔联“顾兔一轮浮月桂,流萤数点入烟芜”,写诗人于初秋夜晚出城郊远眺所见。“顾兔”指月亮,传说月中有玉兔。“一轮”指一轮明月。“桂”指月中的桂树。“流萤”指飞萤,亦称萤火虫。“数点”,几颗。诗人遥望天边,见明月高悬空中,一轮皎洁,月光下,桂影摇曳;又见无数飞萤,点点飞舞,飘忽不定。尾联“迢迢宫漏传银箭,淅淅天风下白榆”,写诗人于初秋夜晚出城郊远眺所见。“迢迢”指遥远。“宫漏”指宫中计时用的漏水壶。相传古时宫廷中所用之漏壶,有刻箭,每刻一箭,箭上刻有“更”、“时”、“刻”字样。故称计时器为“宫漏”。诗人遥望天边,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滴漏声,那是计时器发出的声响,时间过得真快。又见天空中刮着凉爽的风,吹动着榆树叶子沙沙作响。颈联“岸帻微吟自忘寐,披衣闲起绕庭梧”,写诗人于初秋夜晚出城郊远眺所见。“岸帻”,指头巾散乱。据《晋书·王戎传》载:戎年少时,尝经黄公酒垆,顾视其中,有光怪焉。因归与王济(字武子)说其异。济曰:“此必酒所化也。”戎笑而不答。后戎居青州,过山东,宿于逆旅。有客自东来者,乃王济也。济问戎:“府君何得都无毡?”戎答曰:“吾本不取宾客多毡褥。”王戎闻而叹其有德。戎以毡覆面而坐,王戎则以头巾散发而坐,故称“岸帻”。颈联的意思是:我头上的头巾散乱地垂下来,我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来,竟然忘记了睡意,便披上衣服,起身来到庭院中的梧桐树下,徘徊不已。尾联“披衣闲起绕庭梧”,“闲”字用得极妙。一个“闲”字,表明此时诗人并不忙,他悠然自得、悠闲自在地欣赏着庭院里的梧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五言律诗。首联“明河如练出城隅,朱火西流暑气徂”写诗人于初秋夜晚出城郊远眺所见。明河水像一条洁白的长绸从城角流出,而城中传来的是红色火炬,那炎热的暑气已渐次消散了。颔联“顾兔一轮浮月桂,流萤数点入烟芜”写诗人于初秋夜晚出城郊远眺所见。月亮高挂在天空之中,月光洒满桂花树,而无数的萤火虫在烟雾弥漫中飞舞,星星点点,十分迷人。尾联“迢迢宫漏传银箭,淅淅天风下白榆”写诗人于初秋夜晚出城郊远眺所见。远处传来阵阵滴漏声,那是计时器发出的声响,时间过得真快。又见天空中刮着凉爽的风,吹动着榆树叶子沙沙作响。尾联“披衣闲起绕庭梧”写出诗人于初秋夜晚出城郊远眺所见。诗人披上衣服,起身来到庭院中的梧桐树下,徘徊不已。
这首诗描写了秋夜的景象:银河似一条白练穿城而出,城中传来红色的火炬和炎热的暑气已经消退。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桂花树,无数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远处传来了计时器的滴答声,天空中刮着凉爽的风,榆树叶子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诗人披上衣服,站起身来,走到庭院中的梧桐树下,徘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