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发郎潜不计年,却寻丹灶味灵篇。
华阴学雾还成市,彭泽横琴岂要弦。
晓案只应餐沆瀣,夜滩谁见弄潺湲。
须知吏隐金门客,待乞刀圭作地仙。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绿发郎潜不计年,却寻丹灶味灵篇。
  • 诗句解释:我作为年轻的官员(绿发),不计较时间的流逝,寻找炼制丹药(丹灶)的灵丹妙药(灵篇)来提升自己的修为。
  • 关键词注释:绿发,年轻、青春;丹灶,炼丹炉;灵篇,指修炼成仙的文章或方法。
  1. 华阴学雾还成市,彭泽横琴岂要弦。
  • 诗句解释:在华阴(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学习道教法术形成的云雾如同市场般繁忙;在彭泽(古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弹奏琴曲时根本不需要弦乐器。
  • 关键词注释:华阴,古代地名,这里代指修行之地;学雾,指道家的法术形成云雾;彭泽,指弹琴时并不需要弦乐。
  1. 晓案只应餐沆瀣,夜滩谁见弄潺湲。
  • 诗句解释:早晨工作时应该吃甘露(沆瀣,即天上露水),晚上行船时谁还能见到潺湲的水声?
  • 关键词注释:晓案,早晨的工作;沆瀣,天露;潺湲,流水的声音。
  1. 须知吏隐金门客,待乞刀圭作地仙。
  • 诗句解释:要知道那些隐居官场的士人(吏隐),他们等待寻求仙丹(刀圭),希望能够修炼成为仙人。
  • 关键词注释:吏隐,指在官场中隐居的人;金门,指皇宫的门户,也比喻官场;刀圭,道教中指仙丹;地仙,指修炼成仙。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年轻官员对于追求仙道的向往,以及他在修行过程中的感悟。诗人用“绿发”和“丹灶”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修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晓案只应餐沆瀣,夜滩谁见弄潺湲”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修仙者的生活状态和他们所追求的境界。最后一句“待乞刀圭作地仙”,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修仙成仙的渴望,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仙道的神秘感和向往之情,体现了诗人对超越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