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闻忠教,生平阅险夷。
篆烟长寂寞,驺从任驱驰。
尘俗浑无染,湖山每自怡。
儒冠惭佛学,列妇胜男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首联:“少壮闻忠教,生平阅险夷。”
  • “少壮”表明诗人年轻时就接受了忠诚的教育。
  • “生平”表示一生的经历。
  • “阅险夷”意味着经历了许多艰难和危险。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就接受忠诚教育,并且一生都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危险。
  1. 颔联:“篆烟长寂寞,驺从任驱驰。”
  • “篆烟”通常指烟雾缭绕的景象,这里可能比喻为岁月的流逝或时间的变迁。
  • “寂寞”表达了一种孤独或无人陪伴的状态。
  • “驺从”指的是随从或者随行人员。
  • “任驱驰”意味着可以自由地行驶或行动,没有束缚。
  •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独自一人,但仍然可以自由地行走、旅行。
  1. 颈联:“尘俗浑无染,湖山每自怡。”
  • “尘俗”指的是世俗的纷扰和污染。
  • “无染”表示没有被世俗的纷扰所影响或沾染。
  • “湖山”指的是自然美景,如山水湖泊。
  • “每自怡”表明自己经常感到快乐和满足。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超脱于世俗纷扰之外,享受自然的美景,内心感到非常的愉悦和满足。
  1. 尾联:“儒冠惭佛学,列妇胜男儿。”
  • “儒冠”指的是古代读书人的帽子,象征着学问。
  • “惭”表示感到羞愧或不足。
  • “佛学”指的是佛教的学问。
  • “列妇”在这里指的是已婚的女性,与“列子”相对应,可能是一个笔误。
  • “胜”表示胜过或优于。
  • 根据上下文,这两句诗可能在表达诗人对自己的学问或成就感到羞愧,同时认为他的夫人(可能是指他的妻子)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他的成就。

赏析
这首诗以“挽李尚书母太淑人”为题,展现了一位母亲的伟大和智慧。诗人通过描绘母亲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传达了她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品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母亲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