枌社传家范,阶庭著义方。
能令锵剑履,争欲倚门墙。
么么真无用,提撕独异常。
登堂今已矣,收泪转淋浪。

【注释】

①挽:慰问,吊唁。李尚书:名不详,唐代官员。母太淑人:指李尚书的母亲。②阶庭:指李尚书的官署。义方:儒家称父为“义方”,这里指母亲。③能令:能使,能教。锵(qiāng)剑履:形容声威显赫。④么么:同“摩摩”,亲昵的样子。⑤提撕:勉励,劝导。⑥登堂:指李尚书去世后,作者到他家吊唁。⑦淋浪:悲伤得泪水横流。

【赏析】

此篇是作者吊李尚书母太淑人的悼亡诗。全诗共四十六句,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争欲倚门墙”共十四句,写李尚书母的美德;第二部分从“提撕独异常”至最后一句共二十八句,写诗人与李尚书母子的友谊及对李尚书母逝世的悲痛;第三部分从“收泪转淋浪”开始至结束,写诗人在友人和亲人面前强作欢颜的情形。全诗语言平易,感情真挚,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悼亡诗。

开头六句,追忆李尚书母的德行和风范,赞扬她教子有方、影响深远。“传家范”,即家风、家训,是封建社会用来教化子孙的一种重要手段。“阶庭著义方”,意谓其家世代相传,成为良好的家风。“义方”,是儒家提倡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以身作则,以德服人。这两句是说,李尚书母亲在家规家教方面有着很好的传统,她的教导和影响已流传到后代了。

接下来八句,主要写李尚书母亲的贤德,赞颂她能使儿子“铿锵剑履”,“争欲倚门墙”。这里的“铿锵剑履”,形容声威显赫。“倚门墙”,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原指孔子设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后来用以比喻欢迎来访或归去的人。“能令锵剑履”,意谓李尚书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争欲倚门墙”则说,人们争先恐后地想依靠他,希望得到他的庇护。这里既写李尚书母亲的美德,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状况:“能令锵剑履”和“争欲倚门墙”,正说明李尚书母亲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中间十二句,着重写李尚书母子的情谊。“么么真无用”,是说李尚书的母亲十分孝顺,然而却没有什么作为,只是做些儿女情长、儿女琐事的事情。“提撕独异常”句,是说李尚书的母亲虽然没有什么大功业,但在教诲儿子方面却特别用心,与众不同。“提撕”,是勉励的意思,这里指督促、勉励儿子。“独异常”,是说这种勉励方式很特别,与众不同。这里既赞美了李尚书的母亲,又表现了作者对李尚书母子之间关系的了解和认识。

以下二十一句,写李尚书母逝世后的悲惨情景。“登堂今已矣”句,意谓李尚书母的丧事已经结束了。“登堂”指吊唁。“收泪转淋浪”,意谓在亲友面前强忍着悲痛,不能自已。“淋浪”,形容悲伤至极的样子。这里既是对李尚书母不幸遭遇的哀悼,也是对自己无法承受悲痛心情的自我安慰。

全诗情感真挚动人,语言平易晓畅,用典贴切自然,是一篇难得的悼亡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