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因南山出,迹为南山止。
少室价自高,大劳招不起。
君恩动林壑,古道变闾里。
堂下松桂栽,清阴从此始。
【注释】
1.承诏堂:指受诏敕的官府。
2.南山出,南山止:指从南山中开出,又回到南山中。比喻朝廷对臣子的任用和黜免都像山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
3.少室价自高:指少室山的价值很高。价,价值;自高,自己认为高。
4.大劳招不起:指大功劳不能得到赏识。
5.君恩动林壑:指皇上的恩泽震动山川大地。
6.古道变闾里:指古时候的道路改变成现在的街巷了。
7.堂下松桂栽:指在官府的厅堂下种植了松树与桂花。
8.清阴从此始:指这棵松树和桂花从此生长茂盛起来了。
9.清阴:清朗的阴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四句,第一二句为一层,第三、四句为一层。中间有“承诏堂”三字,起过渡作用,说明后两段描写的对象是前文提到的承诏堂。
首句“名因南山出,迹为南山止”,说承诏堂的名字是从南山中出来的,而它的踪迹又回到了南山中去。这里运用了夸张的笔法,把承诏堂比作从山中出来,又回到山中的一条溪流。它虽然离开了源头,但却始终没有离开过山,这就突出了它的源远流长和不可穷尽。
次句“少室价自高,大劳招不起”,说少室山的价值本来就很高,但大功劳是不能得到的。这里用了反语,意思是说承诏堂的价值很高,但它并不是靠什么大的功劳得来的,而是皇帝对它的重视。
第三、四句写皇上的恩泽震动了山川大地,古时候的道路改变了,变成了现在的街巷了。这两句也是运用了反语,意思是说承诏堂的影响很大,但它也不是靠什么大的功劳得来的,而是它本身的作用。
最后两句写在官府的厅堂下种植了松树与桂花,这棵松树和桂花从此生长茂盛起来了。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它承接了前两句的反语,说明承诏堂的影响深远,不是靠什么大的功劳得来的,而是它本身的作用。同时,它也预示了这首诗的主旨——赞美承诏堂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