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图画识庐山,山好谁知画亦难。
画好不如诗好读,就烦诗笔画来看。

【诗词原文】

曾从图画识庐山,山好谁知画亦难。

画好不如诗好读,就烦诗笔画来看。

【诗词翻译】:

我曾从绘画中认识庐山,山水美艳却知画画也难。

画的好不如诗的阅读感受,就麻烦用诗句描绘看。

【诗词注释】:

曾从图画识庐山:曾,曾经;庐山,即今江西省九江市南郊的庐山;识,知道;庐山,指江西星子县东北的庐山。庐山是著名风景名胜区,山上云雾变幻莫测,奇峰怪石耸立云霄,飞瀑流泉喷泻直下,湖光山色映衬其间;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名。

山好谁知画亦难:山好,形容庐山的山色秀丽;谁知画亦难,意思是画家画不出山的美。

画好不如诗好读:画的好,不如诗歌读起来感觉更好;意思是说,诗人描绘的庐山比画家画得好。

就烦诗笔画来看:就麻烦诗人写诗来描绘庐山,意思是说,诗人描绘的庐山比画家画得好。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庐山的诗。诗前两句说:我曾从绘画中认识庐山,山水美艳却知画画也难。“曾”,曾见过,“识”是知道的意思,这里指的是“知道庐山”。庐山,位于今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南郊的星子县,以“雄奇险拔、静谧清新”而著称于世。《庐山谣》中“浔阳楼送别”一章,就是以庐山为背景的。作者通过这一历史画面,表达了对庐山的无限赞美之情。“山好”句承上启下。庐山之美,在于其山色秀丽;而其秀丽之状,又难以用笔墨尽绘。“谁知”二句紧接上文。既然山色之美难以描摹,那么,画家画不出的山的美,又怎能用笔来表达呢?诗人运用设问句式,既表现了对庐山的热爱,也表达了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理解:绘画艺术固然能表现出大自然的美,然而它所表现出的美是局限在局部的,不能充分地表现大自然的整体面貌;而诗歌则具有广阔的意境和深远的感情,能够充分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

第三、四句进一步强调了“画不如诗”的观点。“画好”二句承上句意。诗人说:画得再好的画,也不能与诗相比。这是因为诗能够更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画则只能表现出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外在特征。“就烦”二字,承上启下,承接“画好”二句而来,指出:既然画无法表现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那么还是用诗歌去描述庐山吧,因为诗歌可以更好地表现庐山的美。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述、对绘画艺术的评价以及用诗歌描绘庐山的议论,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诗意盎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