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无风时,上下皆明月。
微波不敢兴,甚静蛟蜃穴。

在北宋诗人杨克一的《鄂渚作》中,我们仿佛置身于洞庭湖边,目睹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在无风时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神秘的世界。

诗的首句“洞庭无风时”,便为我们设定了一个宁静的背景。这里的“洞庭”指的是著名的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北省北部。无风意味着湖面平静,天空与水面连为一体,这种景象常常令人联想到一种神秘而深远的美。

第二句“上下皆明月”,进一步加深了这一静谧的画面。在没有风的夜晚,洞庭湖上的明月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对称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和谐之美的一种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微波不敢兴,甚静蛟蜃穴”,则通过对水中微澜的描述,展现了更加深邃的自然之美。这里,“微波不敢兴”意味着湖面上的涟漪非常细微,几乎无法察觉,而“甚静蛟蜃穴”则描绘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蛟龙和蜃气所居住的地方也显得异常宁静,如同被时间遗忘的角落。

最后一句“甚静蛟蜃穴”更是深化了这种宁静之感,使得整首诗的氛围达到了高潮。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的表达。

《鄂渚作》通过对洞庭湖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之美,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