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鸠唤雨恼秋魂,唾手笺天恨少文。
卷去行云宜有主,放行飞海恐成群。
蒙蒙遮眼寻山远,点点送愁缘竹闻。
神女工夫遽如许,可能匝地洗妖氛。
【注释】
噎鸠:即斑鸠。秋魂:指秋天的景色。唾手:轻而易举。笺天:写文章。主(zhǔ)云:指云朵。行云:指雨云。飞海:指海风。成群:指风雨连绵。蒙蒙:形容雨丝细密纷乱。遮眼:遮挡视线。缘(yuán)竹闻:在竹林里听到。神女:传说中的织女,也是七夕节的神话人物。匝(zā)地:满地。
【赏析】
《苦雨》一诗,从题目看,是一首咏叹之歌。它通过描写苦雨,抒发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强烈不满。
首联“噎鸠唤雨恼秋魂,唾手笺天恨少文。”诗人以“噎鸠唤雨”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秋日雨景。“秋魂”指秋天的景物,这里借“魂”来表现雨的凄清。“唾手笺天”则用典故,典出《汉书·艺文志》,班固自言才学不及司马迁,“每有制作,常作三篇,定欲令相逮,其一篇未就,叹候笔踪,则上篇发奇,下篇正同”,故后人称班固的作品为“定著”。这里的“唾手笺天”意谓写作文就像唾手可得一样容易,而诗人却觉得写文章比登天还难,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失望。“恨少文”中的“少文”指缺乏文学才能的人,诗人在这里讽刺那些只会写些空洞文章而无实际才干的官员们,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政治现象的不满。
颔联“卷去行云宜有主,放行飞海恐成群。”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苦雨的景象。“卷去行云”是指乌云被风吹走,形成晴朗天气;“放行飞海”则是说海风强劲,将海面吹得波涛汹涌。“宜有主”与“恐成群”相呼应,前者表示自然现象应该有序,后者则暗示了风雨无常带来的灾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忧虑。
颈联“蒙蒙遮眼寻山远,点点送愁缘竹闻。”诗人继续描绘苦雨的景象。“蒙蒙”指雨水弥漫的样子,“遮眼”则是说雨水遮住了视线,使人看不清前方的道路。“寻山远”则意味着雨势之大,连山也显得遥不可及。“点点送愁”则是说雨水像无数颗泪滴一般,不断地从天空中洒落下来,给人以无尽的忧愁。“缘竹闻”中的“闻”与前面的“听”相呼应,都是表达诗人在雨中行走时的感受。
尾联“神女工夫遽如许,可能匝地洗妖氛。”诗人以“神女”起兴,传说中织女是一个能够掌握天地万物的神祇,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本人。诗人认为神女的能力如此之大,足以洗净天下的妖雾瘴气。然而,这里的“洗妖氛”并非真的指自然界中的现象,而是暗喻诗人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消除社会的弊端和政治上的腐败现象。整首诗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