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灵丘壑邃,危路入紫烟。
藤萝閟尺水,中有龙潜渊。
青曦弄骄晖,绍兴丙辰年。
嗷嗷周馀民,生理谅难全。
令尹谢不敏,来上天公笺。
一念如丝芒,已斡造化权。
夜半雷绕山,雨出山之巅。
凌晨眺四郊,草木亦欣然。
民戴神之休,次谓令尹贤。
贤则吾岂敢,庶逭失职愆。
甲兵久不洗,风霾涨尘寰。
兹事非神助,谁其荡腥膻。
物极理必反,否泰如循环。
神龙傥有意,速起飞九天。
诗句释义
1 地灵丘壑邃:形容地形地貌的壮丽和深远。
- 危路入紫烟:形容路途艰险,进入紫色烟雾中,暗示困难或危险的境地。
- 藤萝閟尺水:形容藤萝遮蔽了小溪的水。
- 中有龙潜渊:形容深水中隐藏着龙(象征)的踪迹。
- 青曦弄骄晖:描述清晨阳光照耀下的景色。
- 嗷嗷周馀民:指周围百姓在苦难中哀号。
- 令尹谢不敏:指某位官员(令尹)自谦能力不足。
- 来上天公笺:指某人向天帝(神祇)求助或请求指示。
- 一念如丝芒:形容一瞬间的念头像细丝一样微弱。
- 已斡造化权:已经掌握了控制自然的力量。
- 夜半雷绕山:夜晚雷电环绕山脉。
- 雨出山之巅:雨水从山顶倾泻而下。
- 凌晨眺四郊:在黎明时分眺望周边地区。
- 草木亦欣然:草木看起来也很高兴。
- 民戴神之休:民众敬仰神灵的恩赐。
- 次谓令尹贤:其次认为这位官员是贤能的。
- 贤则吾岂敢:如果官员是贤明的,那么我不敢担当。
- 庶逭失职愆:或许可以避免因失职而受到谴责。
- 甲兵久不洗:长时间未清洗的武器和铠甲。
- 风霾涨尘寰:风沙和雾霾使得尘土飞扬。
- 兹事非神助:这些事情不是神力可以支持的。
- 谁其荡腥膻:谁能消除腥臭的气味。
- 物极理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会有相反的结果。
- 否泰如循环:好坏交替如同循环往复。
- 神龙傥有意:神龙如果有意向的话。
- 速起飞九天:迅速升到九天之上。
译文与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并带有寓意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表达了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期望。
第一段:“地灵丘壑邃,危路入紫烟。”
- 地灵丘壑邃:形容地形地貌的壮丽和深远。
- 危路入紫烟:形容路途艰险,进入紫色烟雾中,暗示困难或危险的境地。
第二段:“藤萝閟尺水,中有龙潜渊。”
- 藤萝閟尺水:形容藤萝遮蔽了小溪的水。
- 中有龙潜渊:形容深水中隐藏着龙(象征)的踪迹。
第三段:“青曦弄骄晖,绍兴丙辰年。”
- 青曦弄骄晖:描述清晨阳光照耀下的景色。
- 绍兴丙辰年:指明了具体的年份,绍兴是宋代的一个城市名,丙辰指的是该年的第三个月份,即春季。
第四段:“嗷嗷周馀民,生理谅难全。”
- 嗷嗷周馀民:指周围百姓在苦难中哀号。
- 生理谅难全:形容人民的生活状况艰难,难以全部恢复原状。
第五段至第十八段:描述了风雨交加的情景,以及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其中穿插着对令尹(官职)能力的质疑,以及对神明的祈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个人情感。
第二十段:“甲兵久不洗,风霾涨尘寰。”
- 甲兵久不洗:长时间未清洗的武器和铠甲。
- 风霾涨尘寰:风沙和雾霾使得尘土飞扬。
第二十一段:“兹事非神助,谁其荡腥膻。”
- 兹事非神助:这些事情不是神力可以支持的。
- 谁其荡腥膻:谁能消除腥臭的气味。
第二十二段:“物极理必反,否泰如循环。”
- 物极理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会有相反的结果。
- 否泰如循环:好坏交替如同循环往复。
第二十三段:“神龙傥有意,速起飞九天。”
- 神龙傥有意:神龙如果有意向的话。
- 速起飞九天:迅速升到九天之上。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向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人类力量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