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炉宜小寝,鼎制琢晴岚。
香润云生础,烟明虹贯岩。
法从空处起,人向鼻头参。
一炷听秋雨,何时许对谈。

谢王炳之惠石香鼎

薰炉宜小寝,鼎制琢晴岚。

香润云生础,烟明虹贯岩。

法从空处起,人向鼻头参。

一炷听秋雨,何时许对谈。

注释:

  1. 谢王炳之惠石香鼎:感谢王炳之赠予的石香鼎。
  2. 薰炉宜小寝:熏炉应该放在卧室里以供休息使用,这里形容熏炉小巧精致,适合卧室环境。
  3. 鼎制琢晴岚:鼎的形状经过精心雕刻,仿佛是晴朗的山岚。这里的“晴岚”指的是山间的云雾。
  4. 香润云生础:香气滋润到连云都仿佛生出础石了。这里的云和础石都是比喻,形容香炉中的香气弥漫得如同云彩一般。
  5. 烟明虹贯岩:烟气明亮如彩虹贯穿岩石。这里的“虹贯岩”形容烟气与岩石相互交织的景象。
  6. 法从空处起:法力来源于虚空之处。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自然法则的领悟或敬畏之情。
  7. 人向鼻头参:人们常常用鼻子去嗅闻。这里强调了嗅觉在感知世界时的重要性。
  8. 一炷听秋雨:点燃香炉中一根香柱,倾听秋雨的声音。这里的“秋雨”指的是秋天的雨声,而“一炷”则是指点燃一根香柱的动作。
  9. 何时许对谈:什么时候才能有幸和你畅谈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对方深入交流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香鼎的形态及其散发的香气,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对于和谐相处的向往。诗中通过对烟雾、光线和声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法则的敬畏以及对与人交流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