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常自在如来性,肯綮修持祗益劳。
十二因缘无妙果,三千世界起秋毫。
有心便醉声闻酒,空手须磨般若刀。
截断众流寻一句,不离兔角与龟毛。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真常自在如来性,肯綮修持祗益劳。
  • “真常自在”指的是真实不变的本性或道理,它本身就是一种状态,无需改变。
  • “如来性”可能指的是佛性或真理的本性。
  • “肯綮修持”意味着通过修行来培养和强化这种本性。这里的“肯綮”是指坚固、坚实的意思,而“修持”则是指修行和修炼。
  • “祗益”可能是指有益、有助,即修行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某种状态。
  • “劳”可能是指修行的过程是辛苦的,需要付出努力。
  1. 十二因缘无妙果,三千世界起秋毫。
  •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它描述了一切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 “无妙果”可能是指没有所谓的终极结果或完美境界。
  • “三千世界”是一个佛教用语,指一个庞大的宇宙或世界。
  • “起秋毫”中的“秋毫”是指极轻微的事物,用来形容微小的事物或细微的变化。
  1. 有心便醉声闻酒,空手须磨般若刀。
  • “有心便醉”可能是指一旦有了执着之心,就会沉溺于声闻(指小乘佛教的八正道)之中,如同饮酒过度一样。
  • “空手须磨般若刀”中的“般若”是佛教术语,指的是智慧或般若波罗蜜多,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这里用“磨刀”来形容修行的过程,即不断修行以磨砺自己的智慧。
  1. 截断众流寻一句,不离兔角与龟毛。
  • “截断众流”可能是指要断绝所有的诱惑和干扰,寻找一条清晰的道路或方向。
  • “寻一句”中“一句”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教导或原则。
  • “不离兔角与龟毛”中的“离”可能是指脱离或摆脱,“兔角”和“龟毛”可能是比喻,用来说明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下面是诗句的译文:
真常自在如来性,肯綮修持祗益劳。
十二因缘无妙果,三千世界起秋毫。
有心便醉声闻酒,空手须磨般若刀。
截断众流寻一句,不离兔角与龟毛。

注释解释:

  1. 真常自在如来性,肯綮修持祗益劳。
  • 真常自在:指真实不变的本性,无需改变。
  • 如来性:指佛性或真理的本性。
  • 肯綮修持:通过修行来培养和强化这种本性。
  • 祗益:有益、有助。
  • 劳:修行的过程是辛苦的。
  1. 十二因缘无妙果,三千世界起秋毫。
  • 十二因缘: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描述了一切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 无妙果:没有所谓的终极结果或完美境界。
  • 三千世界:一个庞大的宇宙或世界。
  • 起秋毫:用来形容微小的事物或细微的变化。
  1. 有心便醉声闻酒,空手须磨般若刀。
  • 有心便醉:一旦有了执着之心,就会沉溺于声闻之中。
  • 声闻:指小乘佛教的八正道。
  • 空手须磨般若刀:用修行来磨砺自己的智慧。
  1. 截断众流寻一句,不离兔角与龟毛。
  • 截断众流:要断绝所有的诱惑和干扰,寻找一条清晰的道路或方向。
  • 寻一句:寻找一种特定的教导或原则。
  • 不离兔角与龟毛: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脱离自己的判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或成果,而在于内心的清净和智慧的提升。通过修行,人们可以消除烦恼和杂念,达到一种无执无求的状态。然而,这种修行并不是为了追求某种外在的结果或成就,而是为了内在的觉醒和提升。同时,诗人也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