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禅心若苇林,此门无古亦无今。
庭前柏树祖师意,竿上风幡仁者心。
草木同沾甘露味,人天倾听海潮音。
胡床默坐不须说,拨尽寒灰劫数深。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诗人向惠南禅师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 佛子禅心若苇林,此门无古亦无今。

  • 注释:佛子(对僧人的称呼)的禅心如同芦苇林中的苇丛一样,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 赏析:通过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禅宗教义的领悟,禅宗强调内心的清净和超越,认为一切都如苇林般自然而纯真。

  • 庭前柏树祖师意,竿上风幡仁者心。

  • 注释:庭院前的柏树象征着禅宗祖师,风中飘扬的幡旗代表着仁者的心境。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庭前的自然景象,寓意禅宗修行者应该像柏树那样坚韧不拔,像风幡那样自由自在,体现了禅宗追求的超然物外和内心平和。

  • 草木同沾甘露味,人天倾听海潮音。

  • 注释:草木都沐浴在甘露之中,人与天都在聆听海潮的声音。

  • 赏析:这里诗人用“甘露”和“海潮音”来象征佛法的滋润和深远影响,表达了禅宗教义能够润泽万物,普渡众生的理念。

  • 胡床默坐不须说,拨尽寒灰劫数深。

  • 注释:坐在胡床上静静地坐着,不需要多言。拨去心中的寒灰,可以洞察世间的无常和苦楚。

  • 赏析:诗人以胡床为媒介,表达了禅宗修行者要放下杂念,静心参悟的精神境界。通过对“寒灰”的比喻,诗人揭示了世间万物都是暂时的存在,需要用心去感知和体验。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佛法的体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