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帝咨嗟惩六事,汉庭灾异劾三公。
圣朝罪己恩宽大,时雨愆期旱蕴隆。
东海得无冤死妇,南阳疑有卧云龙。
传闻已减大官膳,肉食诸君合奏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型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并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诗歌大意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六月闵雨”一句,汤帝咨嗟:汤王叹息。闵(mǐn)雨:久旱的雨水。
“汉庭灾异劾三公”一句,汉庭:汉王朝朝廷。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汉廷灾异指汉朝发生的政治上的变故和自然灾害。劾三公:向皇帝奏报。
“圣朝罪己恩宽大”一句,圣朝:皇帝。罪己:表示自责。恩:恩泽。大官膳:高级官员的饮食。
“时雨愆期旱蕴隆”一句,时:适时。愆期:延误,延迟。蕴:积聚。时雨愆期:不按时降临的雨水。旱蕴隆:干旱积聚得很厉害。
“东海得无冤死妇”一句,东海:地名。得无:难道不是。冤死妇:冤死的妇女。
“南阳疑有卧云龙”一句,南阳:地名。卧云:像卧云一样。疑:怀疑,猜测。卧云龙:卧在云端的龙。比喻隐居的人或才能出众的人。
“传闻已减大官膳”一句,传闻:听说。已减:减少,降低。大官膳:高级官员的饮食。
“肉食诸君合奏功”一句,肉食:指当权掌权的大臣们。肉食诸君:指那些吃着美味肉食的大官们。奏功:献出功劳。
【答案】
译文:
皇上叹惋汤帝的遭遇,汉庭政治上出现灾异,要弹劾三位高官,但圣朝却自我反省,施以宽政,此时不降的雨水是旱灾造成的,这年头大官们吃的都是美餐,而百姓却饥苦不堪,听说要削减大官们的膳食了,肉食者应该献出功劳吧!
赏析:
《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人同情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表示愤慨,揭露统治阶级奢侈腐化的生活,反映农民疾苦,表现他们要求改善生活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