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也似洛城阔,□□园林学养花。
欲把一樽随饮处,□□处处锁官茶。
【注解】
邺城:古地名,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是东晋、十六国、北朝的都城,故址在今安阳市。洛城:洛阳古城,在今河南洛阳市。□(huā):花。漫兴:随意吟咏的意思。《南史·王俭传》:“俭尝见人作诗,援笔便书……时人咸云:‘上声出天,下字入地’。”《旧唐书·李峤传》:“峤性疏诞,不自雕励,每饮酒辄讴歌自诵,以为乐。”锁官茶:官茶,即官府专卖的茶叶。官茶有“官监制”、“官焙造”之分。
【译文】
邺城也像洛阳城那样宽广,模仿洛阳的园林,学养花卉。
想将一杯酒与友人同饮,到处都有官府的茶叶。
【赏析】
此诗是诗人王勃于公元676年应举落第后所作。当时,王勃与李元操、杜审言、苏勖等人一同赴京参加进士科考试,结果落第。王勃对此十分愤懑,写下了这首《邺城闲游》。
首句点明地点,写出邺城和洛阳的相似之处——都十分宽敞。邺城,又称临漳,是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和后来的东晋、十六国、北朝等政权所建之都城。洛阳,古称雒阳,是周代、汉、东汉、北魏、隋、唐等朝代的都城。邺城和洛阳都是古代的都城,因此它们都有宽阔的街道和宏伟的建筑。
次句承接上文,用“仿效”一词表明自己学习的态度。王勃在长安时,曾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李峤的影响,所以王勃在诗歌创作上也受到了李峤的影响。他不仅学到了李峤诗歌中的一些技巧,还学习到了李峤那种豪放不羁的精神风貌。而这种精神风貌又与他在长安时所见到的洛阳风光相契合,于是他便决定到洛阳去效仿洛阳的风景。
第三句承前两句而来,用“欲把”一词表明了自己的意愿。想要在邺城的园林里尽情地游玩。这里所说的“随饮处”,是指那些可以喝酒的地方或场所,如酒馆、酒楼、茶馆等。而“锁官茶”则是一种官府专卖的茶叶。王勃之所以想要在这些地方尽情地游玩,是因为他觉得这些地方的环境很好,景色很美,而且还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饮料。
最后一句以反问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既然想要在邺城的园林里尽情地游玩,那么就应该想到自己曾经在洛阳的园林里游玩过。而在洛阳园林里游玩的时候,也曾喝过一种名叫“官茶”的饮料。现在却要回到邺城去享受那种名为“官茶”的饮料了。这种对比之下,自然会让人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