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拥鸠民县,江横决事厅。
土风尊健讼,吏道要繁刑。
觟䚦今无种,蒲卢教未形。
里多齐瞯氏,材谢宋庖丁。
令尹三年课,斯人万物灵。
吾方师岂弟,僚友助丹青。

【注释】

太和奉呈吉老县丞:太和,即唐高宗年号(683——684),奉呈,是向上级或同僚赠送诗文。吉老县丞,指唐代诗人吉皎。吉皎曾任县丞等职。

山拥鸠民县:山,是地名;鸠民县,即今安徽全椒县。

江横决事厅:江,指滁河;决事厅,即滁州城,因有南唐后主李煜的故居而得名。

觟䚦今无种,蒲卢教未形:觟䚦,一种草;蒲卢,即芦苇,这里指芦苇丛生之地,比喻荒僻偏僻之地。

里多齐瞯氏,材谢宋庖丁:齐瞯氏,春秋时齐国人;宋庖丁,即鲁班。这里比喻当地工匠技艺不高。

令尹三年课,斯人万物灵:令尹,春秋时楚国官名,掌管国家政事;三年课,是指楚庄王三年问政于令尹,令尹回答“三年之疾,不择良药”,意思是治国不能急功近利。

吾方师岂弟,僚友助丹青:师岂弟,是说以谦逊的态度对待朋友;僚友,指与自己同僚共事的朋友。

【赏析】

《题大司马寺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为大司马白敏中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景,点出作者的贬谪之地;后四句议论,表明作者的处世态度。

首联“山拥鸠民县,江横决事厅”两句写景,点出作者的贬谪之地。“山拥”、“江横”写出地势的险要,“鸠民”、“决事”指出了县衙所在地。“鸠”通“聚”,聚集、集中之意。“鸠民”,就是聚集百姓。“鸠”字在这里是动词,意为聚集,使人民安居乐业。“决事”,“决”是决断、处理的意思。“决事”即处理政务。“横”,直截了当、干脆之意。“江横”指滁河的河床横贯全境。这两句的意思是:群山环绕着县城,江流纵横交错地冲刷着郡府的大门。“鸠民”,指治理好民众的生活;“决事”,指处理好政务。“横”、“决”两字分别表示河水在此处横流和冲刷郡治大门。

中间两联主要议论,表明作者的处世态度。“土风尊健讼,吏道要繁刑。”两句写当地的社会风气。“土风”,指地方的风气、风俗。“健讼”,强词夺理、诉讼的人。“吏道”,官吏之道。“要繁刑”,指刑罚繁多、苛重。这两句的意思是:当地社会风气崇尚打官司,官吏办事崇尚用严厉的刑罚。“觟䚦今无种,蒲卢教未形。”两句写当地的自然情况。“觟䚦”指一种草;“蒲卢”,即芦苇。“今无种”,意思是现在没有这种杂草了。“教未形”,“教”是教化、教育,“形”是形成、显现,这两句的意思是:现在没有这种杂草了,说明教化还没有形成。“里多齐瞯氏,材谢宋庖丁。”“齐瞯氏”指春秋时齐国人;“宋庖丁”指鲁班。“材谢”,指才能不足。《庄子·徐无鬼》:“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这里有一棵大树,担心它不能派上用场,为什么不把它移到没有什么地方去呢!这棵树虽然无用,但它可以在那里自由自在地生长啊!“材谢宋庖丁”的意思是:这里的人才能不足,就像宋国的厨师鲁班一样。“宋庖丁”,指鲁班。“材谢”,即才疏学浅、缺乏才能。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里的人们才智低下、缺乏才能,就像宋国鲁班那样。“令尹三年课,斯人万物灵。”《论语·先进》:“子曰:‘鲤也退,斯人也而有斯疾乎?’”孔安国注:“言鲤退,则斯人也而有斯疾乎!”《论语·尧曰》:“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意思是:如果孔子有了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德,又骄傲又吝啬,那就不值得一看了。“令尹”,指周代官名,相当于后来的丞相。“课”,考核、考察。“斯人”,这里指孔子。“万物灵”,意谓万物都有灵气。这两句的意思是:令尹三年考查一次政绩,孔子这样的人却能使万物都有灵气。“吾方师岂弟,僚友助丹青。”“师岂弟”指谦虚谨慎;“僚友”指同僚和朋友。“丹青”,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为颜料,所以称为丹青。“助丹青”,指帮助作画、绘画。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正学习他那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同僚和朋友的帮助使我能画出美好的图画。整首诗通过写景引出议论,表达了作者对贬谪生活的不满和对朝廷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