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寒风雨石骨瘦,法窟寂寥僧定时。
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
【注释】
次韵子瞻(zhēn)子由题憩寂图二首
1.次韵:即和诗,用原诗的韵脚作声调。子瞻、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憩(qì):歇息,休息。
2.法窟:佛寺。
3.李侯:指李公麟。
4.有句:指李公麟有诗句在口,不肯吐出来。
5.淡墨:指淡墨画。
【赏析】
此诗是苏轼对李公麟画《偃师石壁》的题赞诗。作者借题发挥,赞美了李公鳞的绘画技巧。
“松寒风雨石骨瘦”,这一句以写景起句,点出了画面的主体物——石。“松寒”是说石之瘦;“风雨”是写出石之瘦的程度。“石骨瘦”三字既形象生动又概括准确,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风姿绰约、骨秀形清的巨石图。
“法窟寂寥僧定时”。这里“法窟”指的是佛教石窟。“定”是静的意思,“定时”是指僧人按时来此打坐修行。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僻静的石窟里,只有僧人在此按时打坐修行。诗人通过这一细节的描写,表现了石的幽静、高洁的特点。
“李侯有句不肯吐”,这一句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并引出后两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李公麟虽然有诗句在口,但他却不肯说出来,而是用他的画笔,把那种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淡墨写出无声诗”,这是全诗的关键之处。前四句都是为引出最后一句做铺垫,而最后一句才是全诗的重点。这里的“淡墨”指的是李公麟的绘画风格,他善于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形态,不事渲染而能显出神韵。而“无声诗”则是说这种艺术效果,它不是靠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而是靠视觉来感受的,因此称之为“无声诗”。“淡墨写出无声诗”,这句话既是对李公鳞绘画特点的评价,也是对这幅画的艺术特色的概括,同时也是作者对这幅画的感受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