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名误壮夫,今古可笑闵。
尸裹万里归,书载五车稛。
安知衡门下,身与天地准。
秦晁两美士,内行颇修谨。
余欲造之深,抽琴去其轸。
寄寂喧鬨间,此道有汲引。
狱户闻笞榜,市声杂嘲辴。
二生对曲肱,圭玉发石蕴。
大小穷鹏鴳,短长见椿槿。
欲闻寂时声,黄钟在龙笋。
这首诗是苏轼在熙宁十年(1077年)春,应黄庭坚的邀请,从杭州赴汝州作诗赠别。
次韵孙子实题少章寄寂斋
虚名误壮夫,今古可笑闵。
尸裹万里归,书载五车稛。
安知衡门下,身与天地准。
秦晁两美士,内行颇修谨。
余欲造之深,抽琴去其轸。
寄寂喧鬨间,此道有汲引。
狱户闻笞榜,市声杂嘲辴。
二生对曲肱,圭玉发石蕴。
大小穷鹏鴳,短长见椿槿。
欲闻寂时声,黄钟在龙笋。
注释:
- 虚名误壮夫:虚名只会耽误壮夫的事业。
- 今古可笑闵:古人和今人都可笑。
- 尸裹万里归:尸指的是人的尸体,包裹尸体意味着死亡。
- 书载五车稛:书籍堆积如山。
- 安知衡门下:怎么知道住在简陋的门前?
- 内行颇修谨:内心行为十分谨慎。
- 抽琴去其轸:取去琴弦,即指放弃音乐事业。
- 寄寂喧鬨间:在喧闹中保持安静。
- 此道有汲引:这个道理可以用来引导别人。
- 狱户闻笞榜:监狱里的犯人听到鞭打的声音。
- 市声杂嘲辴:市场上的人声嘈杂,充满了嘲讽。
- 二生:两位学者。
- 圭玉发石蕴:像圭玉一样珍贵,石头里蕴藏着财富。
- 大小穷鹏鴳:小到像鸿鹄,大到像鸐鷀。
- 短长见椿槿:短处就像树根,长处就像树干上茂盛的树叶。
- 黄钟在龙笋:黄钟就在龙的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法。诗人以“虚名误壮夫”开篇,认为虚名只会耽误壮志未酬的人。接下来描述了自己因放弃名利而隐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在喧嚣中保持安静的决心。最后两句则通过比较庄子的“外物不可必也”,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自由和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