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赤壁吊周郎,寒溪西山寻漫浪。
忽闻天上故人来,呼船凌江不待饷。
我瞻高明少吐气,君亦欢喜失微恙。
年来鬼祟覆三豪,词林根柢颇摇荡。
天生大材竟何用,只与千古拜图像。
张侯文章殊不病,历险心胆原自壮。
汀洲鸿雁未安集,风雪牖户当塞向。
有人出手办兹事,正可隐几穷诸妄。
经行东坡眠食地,拂拭宝墨生楚怆。
水清石见君所知,此是吾家秘密藏。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词。作者自序说:文潜“少时,吾与游庐山,见其好为古赋诗,意甚逸。后十年,予在黄,闻其病且革”,遂作此词。
首句是泛称,武昌指今湖北武昌。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公元208年)。周郎指周瑜,三国时东吴大将,曾率军大败曹军于赤壁。苏轼对周瑜很敬仰,他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句。周郎即周瑜,这里用来称文潜。
次句“寒溪西山寻漫浪”,写文潜访友。寒溪指江边的小溪,西江即江西的西江,流经浔阳、南昌等地,故称。漫浪,随意漫游。文潜去拜访的是友人张侯。张侯,即张方,字子韶,号横山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江西南丰人。《宋史》本传载:“方文章高妙绝人,喜为歌诗。”
“忽闻天上故人来,呼船凌江不待饷。”意思是说忽然听到了从天空中传来的声音,原来是老朋友来了。文潜招呼船上人开船,自己却不要吃饭。这两句是写文潜到江边来迎接朋友。文潜来到江边,发现老朋友来了,高兴地喊叫,要船开往江中去迎接。他不要饭吃了,说明他非常高兴,非常激动。
第三句“我瞻高明少吐气,君亦欢喜失微恙”,写文潜和友人见面。文潜看到老朋友精神抖擞地来到面前,自己的心情也舒畅了许多。他的朋友也很高兴,病情也好了。“高明”,形容精神爽朗。“微恙”,轻微疾病。
第四句“年来鬼祟覆三豪”,写文潜和朋友谈自己的近况。“鬼祟”,指鬼鬼祟祟的行为。“三豪”,指苏轼、苏辙和张方平。当时苏轼正因政见不同而贬谪黄州,文潜的朋友张方平也被贬谪到黄州,三人都是苏轼的好友。“覆三豪”,即苏轼说的“三黜”。苏轼在《答李之仪书》中说:“某自去年十二月,以事责授黄州团练副使,今年七月,又除汝州团练副使……盖自去年冬至今秋,两黜矣。”“鬼祟”和“三黜”都表示文潜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和打击。
第五句“词林根柢颇摇荡”,写文潜的政治处境。“词林根柢”,指词章诗词的根基,喻指政治基础。“颇摇荡”,很不稳定。这句的意思是说,文潜的政治地位很不稳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第六句“天生大材竟何用,只与千古拜图像”,写文潜对世事的感叹。“天生大材”,比喻人才杰出。“竟何用”,有什么用?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才能,究竟有什么用呢?“只与千古拜图像”,意思是说:只能给后人留下一幅幅画像罢了。这句的意思是说,一个有才华的人,究竟有什么用呢?只是为人们留下一幅幅画像罢了。
第七句“张侯文章殊不病,历险心胆原自壮”是作者劝慰文潜的话。意思是说:张方的文章并没有因为遭受打击而受到影响,反而更加坚强有力。“殊不病”,一点也不受影响,一点也没有受到打击。“历险”,经历困难。“心胆原自壮”,本来心里就很强,胆子就很大。这句的意思也是说:张方的文章并没有因为受到打击而受到影响,反而更加坚强有力。
第八句“汀洲鸿雁未安集,风雪牖户当塞向”,写景并兼抒情。“汀洲”,水边的沙洲。“鸿雁”,大雁。“风雪牖户”,门窗被风吹雨打,天气很冷。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大雁还没有聚集在一起的地方,狂风暴雨正在吹打门窗,天气很冷。
第九句“有人出手办兹事,正可隐几穷诸妄”是作者劝慰文潜的话。“有”通“又”,“兹事”,指上面的事,即作者所说的文潜的处境。“隐几”,坐在几案旁边。“穷诸妄”,穷尽一切妄想。意思是说:又有人出面帮助解决问题了,你正可以坐在那里,把一切都理个明白吧!
第十句“经行东坡眠食地,拂拭宝墨生楚怆”,写景并兼抒情。“东坡”,指东坡亭,在黄冈县东北,苏轼所建。苏轼曾在此居住多年,东坡亭是他经常游憩的处所。“经行”,“经过行走”。这句是说:我曾在东坡亭经过、行走过。“眠食地”,吃饭睡觉的地方。“拂拭”,擦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曾在东坡亭经过、行走过,也曾在这里吃饭、睡觉过。
第十一句“水清石见君所知,此是吾家秘密藏”,最后一句是诗人的感慨。“水清石见君所知”,意思是说:你看那水清澈,石头也能显露出来。“君所知”,你所知道的。意思是说:你所知道的。“此是吾家秘密藏”,这是我家里珍藏着的秘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看那水清澈,石头也能显露出来,这正是我所珍藏着的秘密啊!
这首诗是赠文潜的。全诗共六百四十九个字,分八句读成七言律诗。开头两句写文潜来访问,接着写文潜来访的情况,中间四句写文潜的遭遇和政治上的挫折,最后四句写文潜的遭遇和诗人对文潜的安慰。诗中的“天”、“江”、“君”、“我”等词语,都有明确的意义指向,而且每句诗都有明确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