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空日色静,楼迥钟声迟。
褐叟已争席,驯鸦更不疑。
同来复同去,竟别我为谁。
【注释】
①丙寅: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
②庭空日色静:庭中无人,日光也显得十分宁静。
③楼迥:高楼高耸,远隔于外。
④褐叟:褐衣老人。褐是粗布衣服的代称。
⑤驯鸦:指家畜。这里泛指家禽家畜。
⑥争席:争着上座,比喻互相竞逐。
⑦驯鸦不疑:指驯养家畜,并不怀疑。
⑧竟别:终于分别。为谁:为谁而别,意即离别的原因是什么。
【赏析】
首联写景抒情。“庭空日色静”,庭院里没有人,日光也显得宁静安详;“楼迥钟声迟”,远处的高楼在暮色笼罩之中时隐时现,传来的钟声也显得格外缓慢,给人一种空寂的感觉。这两句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环境的清幽与寂静,营造了一个安静的、令人放松的意境。“褐叟已争席,驯鸦更不疑”则通过对比来突出主人公的心境。老者虽然身着褐色的粗布衣服,但他却能安之若素,从容地坐在主人位置上,甚至家养的乌鸦也能驯服而不感到惊讶和疑惑。这里的“褐叟”、“驯鸦”都是对韦应物的借喻。韦应物的诗作多反映民生疾苦,他笔下的农村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因此,他的诗歌风格也带有一定的忧郁和沉重。而这里的“褐叟”和“驯鸦”则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态度,这与韦应物本人的性格和思想情感是相符合的。
颔联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来复同去,竟别我为谁”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这里用到了两个典故。首先,“同来”指的是与主人公一同来到这个庭院里的其他人,他们曾经一起来到这里,现在却又要各自离去,这种变化让人感到怅惘和无奈。其次,“为我为谁”则是对“竞别我为谁”的解释。这里的“我”是指作者自己,意思是说,这些人与我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是朋友、同事还是其他关系?这些疑问让人感到困惑和迷茫。这两个典故都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在这里,“同来”和“同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竟别”则凸显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最后,“为我为谁”则是对这个哲理的进一步追问和思考。它不仅涉及到人际关系的问题,还涉及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深刻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味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人物的刻画以及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富有内涵的艺术风格。它既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