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时众吹嘘,谪去众毁辱。
不为公存亡,幽兰春自绿。
欲书名相传,安得南山竹。
【注释】
- 丙寅:唐宪宗元和七年。韦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字仲将,排行第六,因官左拾遗而世称“韦苏州”。
- 盛时众吹嘘:在朝廷中受到众人的吹捧。
- 谪去众毁辱:被贬后遭受众人的诽谤和污辱。
- 公:指韦应物的诗才、人品。
- 幽兰春自绿:比喻自己的品格高尚纯洁不受外界污染。
- 欲书名相传:想要将自己的作品刻印流传。
- 安得南山竹:如何能得到南山中的竹子(用来雕刻)?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的前两句赞美了韦应物的高洁品格与才华。第三句写韦应物不为荣华富贵所动而保持其清白的节操,不随波逐流地沉溺于功名利禄之中。最后一句是说自己虽想刻印自己流传千古的作品,但却找不到像南山那样的好材料来刻制它,暗喻自己的作品虽想流传千古,但却没有好的材料能刻制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韦应物崇高品质与卓越文才的仰慕之情。
首句“盛时众吹嘘”,是说韦应物在朝廷中受尽人们的吹捧和推崇;次句“谪去众毁辱”,是说他被贬后遭受了世人的诋毁和侮辱,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这两句是对比,突出显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
三、四句进一步赞颂诗人的高洁品格和才华。“不为公存亡,幽兰春自绿”二句,是说韦应物不为名利地位的得失而改变自己的本性,正如幽谷中的兰花,即使在春天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芳香四溢。这里,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诗人比为幽谷中的兰花,赞扬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韦应物人品和才能的敬佩之情。
五、六句写诗人有志于传世之作而苦于没有良材美石。“欲书名相传”,是说自己想将传世之作刻印流传;“安得南山竹”,是说如何能够找到像南山那样的好材料来刻制自己的作品,暗喻自己的作品虽想流传千古,但却没有好的材料能刻制它。这两句既表明了诗人的抱负,又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状况的不满。
最后两句是说,即使有了好的材料,但诗人已年老体衰,无法再从事创作活动了。这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年老力衰的无奈感伤,又表达了诗人对韦应物等前辈诗人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