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风从东来,雨足尽西靡。
万物逐波流,金石终自止。
渭因泾使浊,菲以葑故毁。
智所无奈何,谁能为樗里。

以下是对《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师载》的逐句释义:

  1. 飘风从东来,雨足尽西逝。
  • 飘风从东来:描述一阵从东方吹来的大风,象征着一种突然而来的变化或消息。
  • 雨足尽西逝:意味着雨水最终会向西流去,暗示着事物终将逝去,不可挽留。
  1. 万物逐波流,金石终自止。
  • 万物逐波流:比喻世间万物都在随波逐流,没有固定的方向和终点。
  • 金石终自止:虽然金石坚硬如石,但最终还是会停止流动,比喻无论多么坚强的事物,也有其终结之时。
  1. 渭因泾使浊,菲以葑故毁。
  • 渭因泾使浊:指渭水受到泾水的污染而变得浑浊,比喻一个人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了原有的品质。
  • 菲以葑故毁:指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葑草)而被毁坏,比喻因小失大。
  1. 智所无奈何,谁能为樗里
  • 智所无奈何:形容智者也无法改变某种情况或结果,无能为力。
  • 谁能为樗里:指的是有谁能像樗里的君主那样明智地治理国家。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事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诗中的“飘风”、“雨足”等自然现象,以及“万物”、“金石”等抽象概念,都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味。
  • 诗句中的对比手法也非常突出,如“渭因泾使浊”与“金石终自止”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外力的作用,后者则强调内在的恒定。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情感。此外,诗中的反问句“谁能为樗里”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智慧和才能的质疑,引发了读者对自身能力和命运的思考。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师载》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思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生现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于生命无常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