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师救首尾,我为制中权。
挂席满风力,如椎强弩弦。
晓放白沙口,长芦见炊烟。
一叶托秋雨,沧江百尺船。
反观世风波,谁能保长年。
念昔声利区,与世阙周旋。
大道甚闲暇,百物不废捐。
谁知目力净,改观旧山川。

【诗句释义】

发自白沙口,次长芦。篙师救首尾,我为制中权。挂席满风力,如椎强弩弦。晓放白沙口,长芦见炊烟。一叶托秋雨,沧江百尺船。反观世风波,谁能保长年?念昔声利区,与世阙周旋。大道甚闲暇,百物不废捐。谁知目力净,改观旧山川。

【译文】

我从白沙口出发,经过长芦。篙师挽救我的首尾,我掌握舵中之权。挂起船帆乘着强劲的风力,如用强弩拉紧了弦。天刚亮就到了白沙口,长芦上炊烟袅袅升起。一片树叶承载着秋天的雨水,沧江南岸百尺大船在波涛中摇曳。回头望看世间的纷乱,谁能保住长寿的年华?回想往日声名和利禄,只是与世俗断绝关系。大道非常悠闲宁静,百物不弃不弃捐。谁知道眼力变得清明,改变以往的看法和观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由浔阳溯流而上到庐山时所作。诗人当时正处在宦海风波之中,心情颇为抑郁,但当他看到沿途的青山绿水和百姓的辛勤劳作时,内心也不禁感到一阵安慰。全诗通过描写旅途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对名利的淡薄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句释义】

  1. “发自白沙口”:诗人从白沙口出发。2. “次长芦”:到达长芦。3. “篙师救首尾”:船夫帮助我解决航行中的困难。4. “我为制中权”:我在航行中掌握主导权。5. “挂席满风力”:船帆被风吹满,像拉满了强弓的弦一样。6. “晓放白沙口”:天刚亮就到了白沙口。7. “长芦见炊烟”:看到了长芦上的炊烟。8. “一叶托秋雨”:一片树叶承载着秋天的雨水。9. “沧江百尺船”:沧江南岸有百尺的大船。10. “反观世风波”:回头看看世间的纷乱。11. “谁能保长年”:谁能保持长寿的年华?12. “念昔声利区”:回想往日声名和利禄。13. “与世阙周旋”:只是与世俗断绝关系。14. “大道甚闲暇”:大道非常悠闲宁静。15. “百物不废捐”:百物都得到利用,没有被废弃丢弃。16. “谁知目力净”:谁知道自己的眼力变得清明。17. “改观旧山川”:改变了以往的观念和看法。
    【译文】
    我从白沙口出发,经过长芦。船夫帮助我解决航行中的困难,我掌握航行中的主导权。船帆被风吹满,像拉满了强弓的弦一样。天刚亮就到了白沙口,长芦上炊烟袅袅升起。一片树叶承载着秋天的雨水,沧江南岸百尺大船在波涛中摇曳。回头看看世间的纷乱,谁能保住长寿的年华?回想往日声名和利禄,只是与世俗断绝关系。大道非常悠闲宁静,百物都得到利用,没有被废弃丢弃。谁知道自己的眼力变得清明,改变以往的看法和观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由浔阳溯流而上到庐山时所作。诗人当时正处在宦海风波之中,心情颇为抑郁,但当他看到沿途的青山绿水和百姓的辛勤劳作时,内心也不禁感到一阵安慰。全诗通过描写旅途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对名利的淡薄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