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发白下地,暝投观山宿。
横溪赤栏桥,一径入松竹。
野僧如惊麇,避堂具灯烛。
我眠兴视夜,部曲始炊熟。
笕水烟际鸣,万籁入秋木。
平生萧洒兴,本愿终涧谷。
世累渐逼人,如垢不靧沐。
已成老翁为,作吏长碌碌。

【注释】

白下地:指南京。暝投观山宿:傍晚投宿观山寺。横溪赤栏桥,一径入松竹:在横溪的一座红色的栏桥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松树和竹子丛中。野僧如惊麇:野僧人象受惊的鹿一样。避堂:躲避堂屋。具灯烛:点上灯火。我眠兴视夜,部曲始炊熟:我躺下睡觉,看着夜色渐深,部下的人开始做饭。笕水烟际鸣,万籁入秋木:笕(yào)水边上的烟雾里传来了鸣叫声,秋天的树林里各种声音都进入了耳朵。平生萧洒兴,本愿终涧谷:一生喜好自然,本来希望终老山林之中。世累渐逼人,如垢不靧沐:世俗的烦扰渐渐逼近,就像污垢不能清洗一样。已成老翁为,作吏长碌碌:已经变成了一个老翁,做官却总是碌碌无为。

【赏析】

《宿观山》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作者在观山寺过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之情。

首联“暮发白下地,暝投观山宿。”描写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离开白下地区,晚上投宿观山寺的经历。这一联主要通过时间、地点、事件三个角度来展开叙述。

颔联“横溪赤栏桥,一径入松竹。”描绘了作者投宿之后的景象。作者站在横溪上的一座红色的栏杆桥上,看到一条小路通往松树和竹子丛中,这里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气氛。这一联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了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颈联“野僧如惊麋,避堂具灯烛。”描述了山下寺庙里的和尚们听到作者的脚步声后,纷纷躲避起来,只有一位和尚还在堂屋中点着灯火。这一联主要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来展现作者的形象。

尾联“我眠兴视夜,部曲始炊熟。”表达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刻,看着士兵们开始做饭的情境。这里的“部曲”是指部下的士兵,他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晚餐。这一联通过对士兵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以时间为轴线,从傍晚到夜晚,从山上到山下,层层递进地展开叙述。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动作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