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舆陟高冈,却立倚天壁。
就舆乱清溪,转石飞霹雳。
十步一沮洳,五步一枳棘。
上方未言返,豁见平土宅。
田家鸡犬归,佛庙檀栾碧。
莲荡落红衣,泉泓数白石。
人如安巢鸟,稍就一枝息。
钟鱼各知时,吾亦自得力。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注意下列诗句的表达技巧及艺术效果”,然后根据要求圈出相关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以及艺术效果,最后点明自己分析的理由,一般不少于四字。
本题中,“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作答。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答题时要注意从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乙卯宿清泉寺”,“乙卯”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第27个,“乙卯”为阴历二月十六日,即清明节。“宿”是投宿的意思。“清泉寺”是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路南侧。《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译文】
乘坐马车登上高冈,回身倚靠在山壁上。
回到车马乱糟糟的溪流里,急驰石上飞溅出雷声。
十步之外都是泥泞之地,五步开外满是荆棘丛生。
上方还没有说返程的事,平旷的土地便展现在眼前。
农家的鸡犬归巢,佛庙的檀木长满了苔藓。
荷花荡落红衣装点着水面,泉水清澈数颗白石在水底。
人们如同安巢栖息的鸟儿,稍一停歇就筑起自己的小窝。
鱼虫各自知道时节,我也能随遇而安。
钟鱼各知时,吾亦自得力。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清明节这天作者到清泉寺游玩时所见景物的变化。首联写游兴大发,乘舆登山;接着以反跌笔势,描绘了山壁陡峭的形势:倚靠山壁,回望车舆,只见乱石嶙峋,飞湍瀑流。这是实写;但“倚天壁”三字也暗含着“天将变”之意。颔联写山行所见:车舆经过乱石堆中,转过山壁,又见清溪奔流。这是虚写,也是实写:山行所见,正是诗人所经之路;车舆经过乱石堆中,转过山壁,正说明诗人所经之路崎岖不平。这一联写景与前一联写情相呼应。颈联写到达清泉寺后所见景色:山路曲折蜿蜒,到处是泥泞不堪,荆棘丛生。这里既写了环境之苦,又暗示了作者此行的目的。尾联写到了寺院以后所见之景:寺院虽小,但风景秀丽,有鸟归巢般宁静之感。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他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运用了移步换形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游览过程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