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衰筋力先扶杖,能救衰年十二三。
八百老彭嗟杖晚,可怜矍铄马征南。

【注释】:

扶:扶着。李任道:诗人友人的号。彭:指彭祖,传说中的长寿之神。矍铄:精神旺盛的样子。马征南:指唐代名将马燧,曾任朔方节度使,封为马公,曾征讨安史叛军。

【赏析】:

首句“未衰筋力先扶杖”,写自己虽年老而体健,却还要靠拄着拐杖才能行走。“扶杖”是老年人常用的动作,这里用来形容自己虽然还保持着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但却已经衰老得需要拄着拐杖才能行走了。“能救衰年十二三”,意思是说有了这根拐杖的帮助,就可以挽救我那像“十二三”岁的人一样衰老的岁月了。这里的“救衰年”是指挽救自己的衰老状态,使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十二三”则是指自己已经年过半百,身体开始变得衰老了。

第二句“八百老彭嗟杖晚”,引用了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彭祖的故事。彭祖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长寿之神,据说他活了八百岁,所以这里用“八百老彭”来形容自己年高德劭,即使到了老年也仍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依靠一根拐杖来帮助行走。这里的“嗟杖晚”则是感叹自己年老体衰,已经到了需要依靠拐杖的程度了。

第三句“可怜矍铄马征南”,借用了唐代名将马燧的故事。马燧是唐代著名的将军之一,他曾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马公。这里的“矍铄”指的是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自己已经很年迈,但依然拥有旺盛的精神和活力。而唐代马公也曾如此年轻有为,如今我也希望能像他一样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这里的“可怜”则是一种反问的语气,表示对马公的敬佩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己与古代英雄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精神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即珍惜时光、奋发向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