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市人初去,辽城鹤共飞。
兵戈虽向息,闾井已云非。
险阻千山路,艰难百口归。
扶携兼老幼,吾见亦依依。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综合鉴赏的能力。此题的答题步骤:第一步,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第二步,结合题目要求和关键词句分析;第三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燕市人初去”:指唐僖宗逃往四川时,从长安出发,在长乐坂(在长安城东南角)登辇而去,百姓们也随着皇帝一起离去。“辽城”即辽城,指幽州,为安史之乱后,唐朝军队在此屯驻之地。“鹤共飞”,用“鹤”字起兴,以物喻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担忧。这两句主要写战乱之后百姓流离失所,而诗人自己却不得不离开京城。

“兵戈虽向息,闾井已云非。”:虽然战争平息了,但老百姓却已经流离失所了。“闾井”代指平民百姓。“云非”是说不是,这里指的是百姓流离失所。这两句写战乱结束,百姓仍然流离失所,反映了战乱带给人民的灾难。

“险阻千山路,艰难百口归”:路途艰险,道路坎坷。“百口”指一家人,这里比喻全家老小。这两句写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体现了战乱带来的深重苦难。

“扶携兼老幼,吾见亦依依。”:扶老携幼,互相搀扶。“依依”是留恋不舍的样子。这两句写百姓扶老携幼,相互搀扶,诗人看着他们,心中也是依依不舍。这两句写出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与关心。

【答案】

感事寄怀王彦舟侍郎苏景谟大夫

燕市人初去,辽城鹤共飞。

兵戈虽向息,闾井已云非。

险阻千山路,艰难百口归。

扶携兼老幼,吾见亦依依。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战乱之后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诗的前六句写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情景:“燕市人初去”,“辽城”指幽州,安史之乱后,唐朝军队在此屯驻。“兵戈虽向息”指经过一番战斗之后,战事暂告一段落。但是“闾井已云非”,百姓们仍然流离失所,而诗人却不得不离开京城。“鹤”,用物喻人,“鹤共飞”用来形容百姓离散,“吾见亦依依”则表明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与关心。

中间十句写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险阻千山路”,“险阻”形容山高路陡。“艰难百口归”说明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扶携兼老幼”表现百姓扶老携幼、相互搀扶的情形。“吾见亦依依”则是诗人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感慨与忧虑。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与关心。百姓扶老携幼,相互搀扶,诗人看着他们,心中也是依依不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