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山头云雨昏,靖安桥下小溪浑。
高陂约水归田急,不管湍声入县门。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毛竹山头云雨昏,靖安桥下小溪浑。
- 毛竹山头: 描述山头的地形和环境,毛竹茂密。
- 云雨昏: 指山上云雾弥漫,天气阴沉。
- 靖安桥下: 提到桥的位置,在山下。
- 小溪浑: 形容溪水浑浊不清。
- 高陂约水归田急,不管湍声入县门。
- 高陂: 指高地上的陂,可能是一个灌溉或蓄水的设施。
- 约水归田: 意指控制水流以便耕作,这里的“田”可能指的是水田。
- 湍声: 急流的声音。
- 县门: 县城的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乡村生活,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各个元素——从山峰到溪流,再到村庄的水利设施,无不透露出一种平和与和谐的气氛。
首句中的“毛竹山头云雨昏”,不仅让人联想到了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观,更能感受到那种被云雾所笼罩的氛围。这种描写不仅仅是对景物的直接描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投射和表达。
“靖安桥下小溪浑”,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桥下的溪流。这里的“浑”字用得非常传神,既描绘了溪水的清澈与纯净,又隐含着一种被污染后的浑浊状态,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的层次感,也为后文的“湍声入县门”做了铺垫。
最后一句“高陂约水归田急,不管湍声入县门”,更是将整个画面推向高潮。这里的“约水归田”不仅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也寓意着诗人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湍声入县门”则巧妙地将自然的美景与人间的热闹景象相对比,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淳熙年间靖安县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通过对山水田园的赞美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古代中国乡村生活的重要窗口,让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份宁静、美好而又真实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