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飞雨上雕栏,庭树萧萧景自闲。
向晚微云遮不尽,好山浑在有无间。
【注释】
登岘首:登山,登上岘山。阻雨:被风雨所阻。雕栏:雕刻精美的栏杆,指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装饰。萧萧:形容风吹草木发出的声响。向晚:傍晚。微云:淡淡的云气。浑在有无间:似乎有又似乎没有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末夏初写的。当时,他由华州解职,经洛阳、新安、颍阳、汝阳、汝阴到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五月,因避安史之乱入蜀,途中经过襄阳(今属湖北)时写了这首诗。
“江风飞雨上雕栏”,开篇点明时令和地点。江风、飞雨,渲染了凄清的氛围,给人们带来凄凉的感觉;雕栏,则暗示作者此时心情烦闷。
“庭树萧萧景自闲”,从眼前景物着笔,描写诗人所见。“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也暗含着诗人的心情:烦闷、愁苦。这两句中,“飞雨”、“雕栏”、“萧萧”等词语都是营造氛围的关键词,它们为下文写景作铺垫。
“向晚微云遮不尽”,紧承前句而来,描写诗人所见的景色。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雨后黄昏的景象:天空渐渐布满了乌云,遮蔽了太阳,但太阳的光芒仍顽强地透过云层照射下来。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
“好山浑在有无间”,“浑”字用得妙,既表达了山的虚无缥缈,又突出了山的壮美。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有中有无的手法,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译文】
江风吹着飞来的雨点打在雕花的栏杆上,庭院里的树叶沙沙作响,一派悠闲自在的景象。傍晚时分,薄薄的云朵遮挡不住阳光,那远处的群山似乎隐隐约约出现在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