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事庄严国力疲,照天金碧倚栏危。
沉檀炉上烟云合,恰似当年煨烬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诗中“佛事庄严”和“国力疲”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此诗开头两句,“佛事庄严”和“国力疲”,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佛事的盛大,表现了对佛法的尊崇;而国家的衰败,则显示了政治的腐败与经济的衰退,这两方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佛事庄严”中的“庄严”一词,在这里是反语,暗喻国家政事的不修明。“同泰寺”是佛事场所,佛事的进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照天金碧倚栏危”中的“倚栏危”一词,既描绘了佛事场景的壮丽,也暗示了国家政事的艰险。
颔联“沉檀炉上烟云合”,写佛事进行时的场面。“沉檀”,指沉香木和檀香木,两种香料。在佛教中,这两种香料被认为有驱邪的功效,故常用于熏香。在古代,熏香多用铜制或陶瓷制的香炉,这里所说的“炉”,指的是香炉。“烟云”是指香炉中燃着香料时冒出的烟。“合”字表明烟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朦胧缥缈的感觉。“恰似当年煨烬时”,这句是说,眼前的佛事场面,与往昔焚烧佛教经书的情景相似。“焚经书”本是佛教仪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火来净化灵魂,消除杂念。“煨烬”就是焚烧的意思。“当年”指的是从前。“恰似”,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如同”。这句的意思是说,眼前的佛事场面与往昔焚烧经书的情景相似。“当年”指的是从前,“煨烬时”指的是焚烧经书的时候,“恰似”表示比喻。“当年煨烬时”一句中“焚经书”、“煨烬”都暗寓政治上的腐败与黑暗,与前面佛事的隆重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尾联“沉檀炉上烟云合,恰似当年煨烬时。”从结构上看,这两句与前两句构成了首尾呼应的关系。前面写了佛事场面的壮丽,后面就写到佛事场面的凄凉;前面的佛事场面与往昔焚烧经书的情景相似,后面的佛事场面则显得十分荒凉。这种写法,使得全诗的结构更为严谨、紧凑。
【答案】
同泰寺
佛事庄严国力疲,照天金碧倚栏危。
①沉檀炉上烟云合,恰似当年煨烬时。
译文:佛事举行得很热闹,但是国力已经衰弱了;佛事场所的金碧辉煌,使人感到危险。
赏析:
这首诗以佛事为线索展开,先写出佛事之盛,然后引出佛事之衰,形成鲜明对比。“佛事庄严”与“国力疲”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佛事的盛大,表现了对佛法的尊崇;而国家的衰败,则显示了政治的腐败与经济的衰退。“佛事庄严”中的“庄严”一词,在这里是反语,暗喻国家政事的不修明。“同泰寺”是佛事场所,佛事的进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照天金碧倚栏危”中的“倚栏危”一词,既描绘了佛事场景的壮丽,也暗示了国家政事的艰险。
“沉檀炉上烟云合”,写佛事进行时的场面。“沉檀”,指沉香木和檀香木,两种香料。在佛教中,这两种香料被认为有驱邪的功效,故常用于熏香。在古代,熏香多用铜制或陶瓷制的香炉,这里所说的“炉”,指的是香炉。“烟云”是指香炉中燃着香料时冒出的烟。“合”字表明烟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朦胧缥缈的感觉。
“恰似当年煨烬时”,这句是说,眼前的佛事场面与往昔焚烧经书的情景相似。“当年”指的是从前。“煨烬”就是焚烧的意思。“当年”指的是从前,“煨烬时”指的是焚烧经书的时候,“恰似”表示比喻。“当年煨烬时”一句中“焚经书”、“煨烬”都暗寓政治上的腐败与黑暗,与前面佛事的隆重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尾联“沉檀炉上烟云合,恰似当年煨烬时。”从结构上看,这两句与前两句构成了首尾呼应的关系。前面写了佛事场面的壮丽,后面就写到佛事场面的凄凉;前面的佛事场面与往昔焚烧经书的情景相似,后面的佛事场面则显得十分荒凉。这种写法,使得全诗的结构更为严谨、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