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与画图传胜迹,忽从诗字得清晖。
江山历历皆堪数,不记当年几醉归。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为综合考核题型,涉及多个考点,包括意象理解、手法分析、情感把握、炼字能力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选项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题干要求“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是逐句释义,所以先解释全诗,再解释每一联。

第一联:谁与画图传胜迹,忽从诗字得清晖。

第二联:江山历历皆堪数,不记当年几醉归。

第三联:谁与画图传胜迹,忽从诗字得清晖。诗人登高望远,放眼万里长空,心旷神怡。诗人的思绪随着眼前所见的江山景物飞驰而去,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境地。

第四联:江山历历皆堪数,不记当年几醉归。诗人在欣赏美景时不知不觉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他感叹自己当初醉卧江边的情景已经难以记忆。

【答案】

译文:

谁能把壮丽河山描绘出来?忽然发现这些美丽的景色都出自诗篇。江山如画,历历可数,不禁让人想起当年我醉眠江畔的情景。

赏析:

首联两句写登高所见之景。“谁与”二字一问一答,既自谦又自信,表明了诗人的豪迈情怀。“画图传胜迹”一句,点出“江山”二字,说明诗人登上高处,是为了观赏这“江山如画”的胜地。诗人用拟人手法,将“江山”写得有情有致,生动形象。“清晖”即“清光”,这里指阳光。诗人登高而见,心情舒畅,顿觉精神振奋,胸襟开阔,于是情不自禁地赞叹:“江山历历皆堪数。”

颔联两句承上启下,由实转虚,进一步写自己的感受。诗人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不觉间已忘却了往日那几度饮酒酣醉的情景。诗人以江山的壮美来反衬自己的渺小,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情感。诗人在欣赏美景时不知不觉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他感叹自己当初醉卧江畔的情景已经难以记忆。

尾联两句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谁与”两句,既是诗人的自问自答,也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回忆。面对如此美丽的风景,诗人不禁想起了过去的往事:那些曾经醉卧江畔的日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