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倚斜阳,登临觉倍凉。
残蝉空自咽,归燕为谁忙。
蔽日云头猛,沿山雨脚长。
竹村溪上影,仿佛似潇湘。
【解析】
本诗为五律体,全诗以登高望远的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写日、蝉、燕、云、雨、溪影等,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色。
“高阁倚斜阳,登临觉倍凉。”诗人登上高处,面对夕阳西下,顿生凉意。“倍”是加倍的意思。“残蝉空自咽,归燕为谁忙。”残蝉在树上鸣叫,但声音被夕阳余晖所掩盖。归燕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但找不到栖息的地方。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把自然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富有情趣。
“蔽日云头猛,沿山雨脚长。”这是描写傍晚时的景象,云遮日头,雨水沿着山脚流淌。“竹村溪上影,仿佛似潇湘。”诗人站在楼台上,看到远处的竹村和清澈的溪水倒映在水中,好像到了潇湘。“潇湘”指湘江流域一带,这里泛指江南地区。“似潇湘”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感,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高高的阁楼依傍着斜阳,登上高楼感觉特别凉爽。
残留的蝉声在空荡的树梢里鸣叫,归去的燕子为谁忙碌。
遮住太阳的乌云从天边涌来,雨水顺着群山流淌不断。
竹林深处的村落在溪水中留下影子,仿佛到了潇湘。
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登高凭阁,放眼四顾,只见夕阳西坠,晚风习习,一派清寒之景。一个“倚”字,既表现了诗人凭栏远眺的情态,又烘托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诗人登高而感凉,是因秋风入骨所致。
颔联承前启后,进一步抒发感情。残蝉空啼,归燕不栖,都是因为天气已冷。“空自”一词,更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颈联写景,写物。云气弥漫,雨势汹涌,给人一种压抑、窒息之感。诗人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这种气氛,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尾联写景,写情。“潇湘”是古代湖南一带的别称。诗人遥想那遥远的潇湘之地,不禁产生思乡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诗人善于抓住典型景物,用细腻传神的语言,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之中,使整首诗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