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啸傲动经年,已把生涯付自然。
谩费工夫披古籍,懒通名字谒时贤。
炉中闲养阴阳火,身外谁求子母钱。
寄语王褒如著论,不同呼吸学神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全诗如下:
闲居
草堂啸傲动经年,已把生涯付自然。
谩费工夫披古籍,懒通名字谒时贤。
炉中闲养阴阳火,身外谁求子母钱。
寄语王褒如著论,不同呼吸学神仙。
注释:
- 草堂:指李白的住所,位于四川成都。
- 啸傲:形容诗人悠然自得、不受拘束的态度。
- 经年:经过很长时间。
- 生涯:生活或事业。
- 自然: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
- 谩费工夫:徒劳地花费精力。
- 披古籍:翻阅古籍。
- 谒时贤:拜访当时有名望的人。
- 炉中:比喻内心的修炼或修行。
- 身外:指外在的事物或功名利禄等。
- 子母钱:这里指钱财,比喻功名利禄。
- 寄语王褒:告诉王褒不要过分执着名利。
- 著论:撰写论文或文章。
- 呼吸:比喻人的生死。
- 神仙:指超凡脱俗、长生不老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首句“草堂啸傲动经年”,描绘了他在草堂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第二句“已把生涯付自然”,进一步体现了他顺应自然的人生观。第三句“谩费工夫披古籍”,反映了他对于繁琐的学问不感兴趣,只想在内心修炼。第四句“懒通名字谒时贤”,表明他不愿意与世俗之人交往,更注重内在的修养。
第五句“炉中闲养阴阳火”,形象地描述了他在内心进行修炼的过程,如同在炉中培养阳气和阴气一样。第六句“身外谁求子母钱”,表达了他对名利的追求漠不关心,认为这些外在的东西不值得追求。第七句“寄语王褒如著论”,则是告诫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不要像王褒那样过分执着于名利。最后一句“不同呼吸学神仙”,更是强调了他追求的是超脱世俗、与天地同寿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李白在草堂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修炼过程,展现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