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上阳坡,角挂上下经。
吴童歌且谣,旨趣皆混成。
东西两山间,饱见日月更。
归来松阴凉,夕阳满前庭。
黄叶从风翻,萧飒草际鸣。
再拜谢天公,赋此小人情。
牧牛上阳坡,角挂上下经。
吴童歌且谣,旨趣皆混成。
东西两山间,饱见日月更。
归来松阴凉,夕阳满前庭。
黄叶从风翻,萧飒草际鸣。
再拜谢天公,赋此小人情。
注释:
- 牧牛上阳坡:在山腰或者山上的斜坡上放牧。
- 角挂上下经:挂在牛角上的经书。
- 吴童歌且谣:吴地的孩子唱歌和吟诗。
- 旨趣皆混成:指诗的主旨和情趣融为一体。
- 东西两山间:东面和西面的两座山峰之间。
- 饱见日月更:形容看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太阳的移动。
- 黄叶从风翻,萧飒草际鸣:黄叶随风翻飞,草丛中传来萧瑟的声音。
- 再拜谢天公:向天公表示感谢。
- 赋此小人情:写下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牧牛人的田园生活与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牧牛人的生活场景和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牧牛上阳坡”,点明了主题——牧牛人在山上放牧。这里的“上阳坡”可能是指山腰或者山上的斜坡,为下文的描述奠定了基础。
诗人描绘了牧牛人的生活状态。他不仅在山上放牧,还挂着经书。这样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牧牛人的生活节奏和精神追求。
诗人转向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他描述了吴地孩子唱歌吟诗的场景,以及他们看到的日月更替。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也反映了他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的感慨。
诗人通过“东西两山间,饱见日月更”进一步描绘了他所经历的自然景观。这里的“东西两山间”可能是指东面和西面的两座山峰之间,而“日月更”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
诗人以“再拜谢天公,赋此小人情”作为结尾。这里表达了他对天公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诗人通过对牧牛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